•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模式探索与建构

李敬萍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3年18期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努力九年制学校 四川省 资阳市 642359

摘要:为落实2022年版课程标准,树立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是重要的实施路径。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结合具体的任务和情境设计教与学,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可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初中语文教师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将其无缝地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协作学习,高效获得多样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模式探索与建构

(一)“自主式”课堂模式探索与建构

“自主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自主学习、交流、总结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模式。如,《观沧海》教学:第一,学生自读古诗,感悟诵读节奏。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录音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曹操骑马站在雄伟的高山上,激情吟诵的动态画面,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跟随范读朗诵,教师同时播放配合诗词的图片。然后,学生自主找出表动、静态的原文诗词。最后,观看课件,自主学习,交流汇报。第二,课件显示框架图总结板书。第三,播放背景音乐,全班、小组、单独上台表演、男女分组朗诵,体会作者触景生情、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第四,再次播放插有三国演义背景音乐的动态画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流程:①媒体素材,设置问题。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设置问题。②观看课件,自主学习。播放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交互性、模型、简略文献、音视频案例课件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③小组交流,构建重组。教师在小组内巡视、聆听、观看、指导、答疑等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④思维导图,师生小结。运用多媒体课件建构思维导图,运用电脑展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二)“合作式”课堂模式探索与建构

“合作式”是指教师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总结、迁移知识的课堂模式。如,教学融合创新主题为《放学路上》的群文。《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放学》《消逝的放学路上》为选文。

首先,运用《放学》铃声引入,放映一组笔者学校放学场景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读书郎》。反复播放屏幕显示与七年级年龄相当的一群学生骑自行车高兴回家的图片。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板书。学生速读《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思考:外婆弥留之际对外公说的话是什么?设想一下,他们曾经的放学路上发生了哪些有趣或者难忘的事;放学路上,为什么让外公激动的大哭?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放学》,“妈妈”发现安安做了爬短墙、逗狼狗、观蚂蚁、搜木条、瞅松鼠几件事。然后,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消逝的放学路上》,用横线划出触动最深的句子,朗读。交流消逝的放学路上,让儿童失去了什么?最后,学生用电脑展台展示作品,自读,其他同学就对字迹和写作内容进行评价。

教学流程:①媒体素材,引入问题。朗诵诗歌,播放一段音乐或录像,给画面讲个小故事,创设情境,引入问题。②教师参与,协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演示、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运用新旧知识,搜集、共享、分类、重组信息。教师聆听、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适时参与讨论之中,促进学生协作学习。③操作展示,生评组评。生生之间的讨论、评价、实验、阅读、作业、展示。教师向着目标引导、适时控制,防止偏移目标。④视频微课,师评拓展。点评、总结、拓展迁移情境、视频、微课等问题,促使学生知识迁移提高。

(三)“探究式”课堂模式探索与建构

“探究式”指的是教师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追问,引导学生评价、拓展思维,结合实际生活,提高认知,实践感悟,迁移知识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课堂实录《白杨礼赞》,第一,教师播放白杨树干、枝、叶、皮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标示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教师出示课件。明确“不平凡”是全文的线索。第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白杨象征意义,教师引导,适时呈现白杨特征的图片。然后播放几组白杨树与抗日军民精神品质对应关系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再播放教者剪辑的第7自然段朗诵视频,学生小组或个体竞读,强化学生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第三,教师用最具代表性的2021年抗疫英雄组图(钟南山第一时间参加抗疫会、从20岁到90岁的英雄头像、支援武汉物资车辆、护士、医生的签字支援图组合);2021年河南抗洪英雄组图(河南慈善总会捐赠、水中消防武警用身体搭成人桥救人、洪水中拉绳、打桩的几张消防战士图组合)。图片里插有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让学生欣赏、观察、思考、小组评价组图里英雄人物具有的白杨精神。第四,大屏幕反复播放这两组人物组图,要求用150字随图微写,激发学生发扬这种白杨精神。大屏幕展示学生微作,相互评价,升华学生情感,促使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流程:①媒体素材,抛出问题。播放视频录像,列举典型案例,播放课件,角色扮演等,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待探究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当前所学的知识。②教师追问,引导思维。通过个人的思考、查找、重组;小组交流、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运用新旧知识重组信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待探究的问题实时追问,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协作学习。③小组合作,目标引导。小组之间的讨论、评价、实验、阅读、作业、展示。教师向着待解决的问题目标引导并调整目标达成的路径。④评价目标,拓展迁移。教师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媒介,拓展已解决的问题,学生点评、总结,促使学生知识、能力、认知迁移,情感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娥.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化,2019(3):82-83.

[2]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M],1997(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