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李广茂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3年21期
广东江门台山市深井镇中心小学 529241

摘 要: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并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强化语言技能。在阅读思考过程中,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全面加强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并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训练聆听功能,拓展知识层面,培养发散思维,提升认识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读书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形成语感,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享、展示和交流的能力,以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行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和数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字,而语文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小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弱,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协助学生了解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知识,提高他们的判断力,逐步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

二、学科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科素养相悖。学科素养下,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教学,还应立足阅读和学科素养要求,科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常局限于“知识目标”,忽视了“能力、思维目标、情感”等目标。单一、片面的阅读目标背离了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阅读内容单一,过分依赖教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要求,不断扩展和延伸阅读知识,促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增强语言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了阅读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不足够的情况,不仅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阻碍了核心素养的养成。

第三,阅读教学方法滞后。阅读教学方法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关键。在新课改“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灵活开展阅读教学,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阅读教学,忽视了新鲜教学手段的应用,致使语文的阅读课堂枯燥无味。落后的阅读教学手段,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参与程度,也难以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致使阅读效果不佳。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是他们终生获益的珍贵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他们就会自主读书,并且愿意独立探究,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读书是一种有益的习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圈点、批注好词好句,记录感受和体验,并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并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对故事和人物的感受;总结阅读心得并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等等。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内读课文,也不仅仅是学习几个词句,而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文化的精髓,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因此,阅读还应该在阅览室或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教学来推荐适合学生的书目,宣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人类革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先进性文化精神。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从教室到课堂之外的读书网络平台。如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科学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扩大阅读范围,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观潮》中,指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按哪个次序描述钱塘江大桥的?”进行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必须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标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体会,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内容分析与主题相结合

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目前的语言理解能力,而是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本主题来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的教学,我设计“美猴王、猴王出世后的所作之行为”等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并按照句子的描写和主要意义展开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文本。此外,我还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通过原著中的情节来完善《猴王出世》的故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表达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的方法不能单纯依赖课堂上的读书练习。就像建造房屋,只打好了基础,没有建造出有用的上层结构,是不完整的。因此,课外阅读也同样重要。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课外阅读资源:例如“快乐读书吧”和其他一系列有趣的阅读链接,提供一系列他们喜欢的课外读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阅读技巧进行科学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走向快乐学习的世界。

(四)读写结合,强化综合素养

读书和写作文是互补的,它们都是文字的产出。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字整合能力。常规的课堂教学,由于深受常规阅读教学理念的限制,往往会将阅读和写作分开,难以满足基本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关注阅读和写作的内涵,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教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读书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荣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121.

[2]马瑞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166.

[3]王亚.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9(01):50.

[4]魏瑜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9(01):121.

[5]徐玲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J].课外语文,2019(01):35-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