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傣族舞蹈”融入

李慧雁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3年34期
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01

摘要:将傣族舞蹈融合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傣族这一民族特色和舞蹈的实践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角度出发,号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更多主体的努力,实现傣族舞蹈的深度融入。本文主要结合互联网多元资源的拓展、课堂对比实践的延伸以及家校合作优势的发挥等多种教学路径,为更多的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傣族舞蹈

前言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更倾向于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却忽视了趣味性教学融入的内容。但实际上,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中,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那么不仅会对学生的学科成长和学科兴趣带来充分的带动效应,也会让更多的教育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育,从而在打造趣味化教学氛围、全面性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实现教学阵地的联合教育。

一、融合互联网多元资源,丰富学生民族视野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还处于较为空白且模糊的状态,所以盲目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傣族舞蹈的相关内容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并且课程大纲和课本内容中对傣族舞蹈和傣族其他知识的介绍也比较少,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融入互联网的多元资料,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能够以民族视野出发,进行知识框架的丰富化与全面化延伸,在形成较为稳定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的课堂融入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班级多媒体设备进行广泛探索。

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傣族舞蹈的优美优美特征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动作,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傣族舞蹈为什么会这么优美?他们在节奏的掌握和动作设计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等问题。而接下来,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思考结果,进行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实践探索,学生要以自主举手的形式,主动提出自己想要搜索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猜想,并应用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搜索功能,探索真正的答案是否和自己想象的一样,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学生在掌握傣族舞蹈基本特点之后,也能极大激发自身的探索兴趣与实践兴趣。

二、开展课堂对比实践,培养学生传承精神

无论对傣族舞蹈进行怎样的民族理论知识解析,其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民族特色的魅力,并培育自身的传承精神。并且舞蹈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真正通过自身的身体律动融入,在课堂实践中才能感知自身的舞蹈动作是否标准,感悟傣族舞蹈的魅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实践空间,通过彼此之间的动作对比和律动对比,让学生在学究的过程中学成基础的评判标准,在掌握基础动作之余,也能明晰为何学习民族舞蹈、传承民族文化,并在朋辈之间的榜样号召下,对傣族舞蹈进行较为深入的延伸探索。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要从全面的引导者转变为侧面的带动者和号召者,将更多的主动参与空间留给学生。

比如,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傣族舞蹈的基础动作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动作标准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小擂台竞赛。小擂台竞赛包括知识竞赛和动作竞赛两种,学生不仅要参与竞赛中提出自己对傣族舞蹈的感想与学习感悟,比如在聆听完《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首葫芦丝曲之后是否想要随之舞动的感受,同时也要进行律动实践,教师可以让班级内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较好且傣族舞蹈动作较为标准的学生成为擂主,而其他同学作为攻擂者,由教师或邀请其他班级的教师作为评委,与守擂者和攻擂者的学习感悟、民族传承精神养成情况以及舞蹈动作和音律感知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这一课堂对比实践,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变,形成主动探索的优势,在学习中主动表达自身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愿与学习探究优势,也能让学生在舞蹈实践中看到自身或者他人的优势,从而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在民族舞蹈学习中的不足。

三、发扬家校合作优势,延伸民族传承理念

民族文化传承是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师不仅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延伸傣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民族视野,也要通过生活性的延伸。让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供相应的补充力量,弥补我国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并不浓厚的缺陷。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扬家校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家庭中也感受到传承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傣族舞蹈的学习过程能够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学生家长也要面向教师给予相应的生活性反馈,在提起对学生民族文化传承精神和舞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培育核心素养。

比如,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班级微信群或钉钉群聊等线上沟通渠道,面向学生家长推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同时也要向学生家长推送傣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以及为何要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傣族舞蹈的相关推文或网络视频。并且音乐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在家长会的线下活动中,通过定期的号召,为学生家长的理念提供进步渠道。而学生家长则要在家庭教育中和学生共同探索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包括傣族这一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及舞蹈所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等,以家庭游戏的形式,和学生共同探索如何将傣族舞蹈做得更加优美。这一过程不仅是家庭性的舞蹈探索过程,也能够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一种氛围性的情境,让家庭教育更具艺术性培养的倾向,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便能形成较为良好的民族传承与舞蹈实践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傣族舞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民族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传承精神和核心素养。通过融合互联网多元资源、开展课堂对比实践以及发扬家校合作优势,我们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傣族文化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璇. 串起民族美育的音符——小记北京舞蹈学院“彩虹舞蹈教室”[J]. 中国民族,2017(7):64-65.

[2] 段维江. 小学音乐舞蹈教学课程中舞蹈律动的实践要求[J]. 青春岁月,2021(14):259.

[3] 黄钦. 浅谈小学音乐舞蹈律动教学中”学—教—评”的有效应用[J]. 速读(上旬),2021(4):119.

[4] 刘佳明. 探析小学音乐舞蹈模拟课堂的教学设计--以设计《金孔雀轻轻跳》为例[J]. 读书文摘,2016(14):245-245,2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