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不仅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教育理念的融合,更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全面素养发展的积极响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更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讲述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英语故事,学生可以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一)文化认同与传承
通过在英语故事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文化自信。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在小学生阶段,通过跨文化交流的培养,能够为他们未来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跨文化理解与尊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包容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三)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包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故事时,学生需要理解并表达相关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融入中华传统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
选择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传统故事,如《孟母三迁》和《嫦娥奔月》,将其精心改编成英文故事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策略。这些经典故事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重视教育、重视环境”等,还能通过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孟母三迁》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即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迁的故事。随后,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版的《孟母三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还能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深化对“重视教育、重视环境”等价值观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创设跨文化交流情境,模拟真实对话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对话等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跨文化交流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以“与外国友人交流”为主题,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模拟场景,如“在外国餐馆点餐”或“在机场接待外国游客”。在这些模拟场景中,学生将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服务员、游客、机场工作人员等,进行真实的对话练习。在模拟对话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表达能力,还需注意文化差异,使用适当的语言和礼仪。例如,在外国餐馆点餐时,学生需要学会用礼貌的方式询问菜品、口味等信息;在机场接待外国游客时,学生则需要了解如何为游客提供帮助,同时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从容。
(三)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加深小学生对多元文化理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例如,在学习外国节日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短视频和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节日的氛围,了解它们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外国节日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学会尊重并欣赏多元文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开展文化探究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探究活动,是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展览、主题演讲、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对比”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例,学生需要事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资料收集,准备精彩的演讲稿。在演讲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清晰地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异同点,还需要展现出自己对于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各种文化现象,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态度。同时,这样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观点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最终,这些文化探究活动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实践通过将传统故事改编为英文教学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方晓兰.角色扮演联合讲授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4(05):118-120.
[2]纪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4(04):112-114.
[3]孙景霞.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0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