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教学探究

周昱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4年18期
嘉祥县实验小学 272499

摘 要: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还具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独特优势。本文深入剖析当前教育环境,旨在探索并实践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通过具体可行策略,力求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也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心灵健康成长的坚实桥梁,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和未来的成长。然而,当前小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挑战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抑郁等。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其核心在于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以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契合的切入点。语文教材,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同时承载着传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该篇课文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在艰难条件下对子女无私且深沉的爱。教师在教授此课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感受母爱的伟大与纯粹,进而触发学生对自我家庭生活中亲情的反思与共鸣。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增进对亲情的理解与珍视,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以及爱人与被爱的能力。[1]

另一典型例子为《落花生》,该课文通过花生这一平凡却寓意深远的物象,传达了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教师在教授此课时,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花生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真正的美与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学会在平凡中寻求不凡,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能够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创设多样教学活动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通过选取教材中具有深刻情感或道德教育意义的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与路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与处境,增强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任务,如讨论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等。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等,创设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进行在线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坚实的情感支撑。教师应以真诚、耐心和关爱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当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教师应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其次,教师应创造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和学习状态,以此为基础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教师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情感修养,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为他们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榜样。总之,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关键。通过真诚的沟通、积极的引导和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多样化教学活动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等策略,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春江. 小学语文和心理健康融合课程初探 [J]. 江西教育, 2024, (31): 34-36.

[2]杜娟. 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 [J]. 教育界, 2024, (16): 137-1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