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小组建设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敖尔其冷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4年33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中心校 16265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十一个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一年级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组建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引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对于小学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够熟悉,所以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管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内容讲述不完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优化和统筹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能力,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合作学习概述

(一)概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通过明确分工,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在探讨学习过程中合作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意义

第一,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途径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实现个体思维共享。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共同交流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认知,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关怀意识,即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由此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今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营造良好课堂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受这种氛围的熏陶,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小组建设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育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俗话说得好“思想影响行为”,教师需要做大以下几点:第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核心素养。除了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外,还要研读大量有关合作学习的文献,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义务课程标准数学(2022版)》中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将合作学习摆在重点位置。基于此,学校会针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培训,更深入的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还可以同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分享和借鉴教学经验。第三,以一年级数学教师为主体成立教学小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对策,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久而久之,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和应用会更运筹帷幄。

(二)立足学生主体,科学合理分组

新课标强调“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所以在合作学习实施之前,要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确保搭配合理,衔接得当。

例如:采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组间同质是指不同的小组之间在整体水平上保持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帮助。这一分组原理也落实了因材施教原则,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话要注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以生活常识为基础,学习方式以活动和实践为主,学习过程强调思考和表达。这一点也需要考虑其中。

(三)围绕教材内容,布置小组任务

内容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项目或问题时可以要求所有小组解决同一问题,也可以结合某一教学主题,为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适合所有小组解决同一问题,便于教师管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竞争空间,是取长补短的重要路径[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关内容时,可以实施如下教学活动:首先,任务分解。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主题细化为多个小任务,如个位数加法、十位数加法、进位的概念和具体计算步骤等。其次,能力匹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负责解释进位的概念和示范计算步骤,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扮演观察者和提问者的角色,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再次,在小组内设定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和检查员,并定期轮换角色。最后,合作互助,共同答疑。

(四)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教学活动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本文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所以相应的教师也要构建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第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又要关注学习成果。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度、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结果评价则关注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第二,个性化评价与小组评价的结合。既要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表现。小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小组任务;个性化评价则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第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定量评价则通过分数、等级等方式,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基于小组建设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具有现实意义,符合现代教育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月兰.小学数学学习型小组建设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59.

[2]邱显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考试周刊,2019,(80): 65-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