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董莉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4年34期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151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学习艺术知识与技能、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学科,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当下,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审美鉴赏、创新思维及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审美感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使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全面且深入地培育儿童的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育应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以实现美术教育的深远价值。

一、融入游戏教学,提升课堂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纯依靠讲授法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游戏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显著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决策是否采纳游戏化教学,并明确设计游戏活动的规则与形式,确保这些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穿插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或者鼓励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实现寓教于乐,提升教学质量[1]。

在教授“实物的联想”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培养创造力,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较活动:让学生相互观察并讨论彼此手中所持有的实物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它们的大小、形状及表面纹理。随后,进入实践环节,教师准备一盆清水和一些纸张,鼓励学生将手中的实物浸入水中,然后轻轻地将湿润的实物按压在纸上,留下其印记。学生们需依据这些自然形成的印记,发挥联想,创作出与之相关的图画或故事。教师则根据学生们作品的创意性、与实物印记的关联性以及表达的清晰度进行综合评分,通过这样一种既具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竞争性游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学生将实物与想象力相结合的能力。

二、开展作品赏析,培养审美感知

美术作品鉴赏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强化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先安排学生独立观察并欣赏美术作品,随后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察心得与情感体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视觉敏锐度,还促进了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

以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通过展示一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与思考,分析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山川、云雾、水流、树木等,并探讨这些景物在画中所承载的文化象征与情感寓意,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既领略山水画的外在美感,又理解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为后续鉴赏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接着,在鉴赏环节,教师应秉持开放性原则,减少直接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认识到美术鉴赏的主观性,鼓励每位学生基于个人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勇于表达自我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审美。最后,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智能手机、多媒体设备或电脑,通过图像缩放、细节放大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赏析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鉴赏兴趣,还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三、组织展评活动,激发美术潜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具备强烈的鼓励意识,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任何进步或突出表现,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并辅以必要的技术指导,激活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评价方式、语言及形式上需不断创新,探索更加贴近学生心理、易于接受的评价手段,确保评价内容既客观又专业[2]。

在苏少版“想想说说写写画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性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迅速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在将创意表达与绘画结合时,教师布置了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想象,运用多样化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并将创作过程录制为视频,上传至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在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不仅从专业角度审视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因学习能力所限而作品不够完美,但展现出认真学习态度的学生,教师同样给予正面鼓励,以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维护其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专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更是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增强学好美术学科决心与信心的重要源泉。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美术创作与表达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实现文化的深度渗透。为此,美术教师应致力于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紧密结合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独特理解,来组织体验美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菲菲.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4,(23):97-99.

[2]刘淑会.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4,(23):143-1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