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任小蓉
  
教研视界媒体号
2024年36期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劳动意识却逐渐淡化。许多小学生缺乏劳动观念,不会做家务,甚至不会自己动手整理书包。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也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最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同情。又如,《小蚂蚁搬家》这篇课文讲述了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搬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合作、勤劳肯干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在课文阅读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这些元素往往被隐藏在字里行间,等待着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劳动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课文《小蚂蚁搬家》中,描述了小蚂蚁们集体劳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蚂蚁搬家的场景,理解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如果小蚂蚁们没有互相帮助,而是各自为政,那么它们能否完成搬家呢?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演小蝌蚪的角色,通过模拟找妈妈的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小蝌蚪能否找到妈妈呢?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劳动教育

除了在课文阅读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教师还可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这意味着,教师们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而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卫生打扫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卫生打扫,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同时也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植树种花,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植物养护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这些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课堂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到互相协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中的日常家务活动,让他们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培养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

(三)通过故事讲述传递劳动价值观

小学生往往对故事情有独钟,他们喜欢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中,感受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通过故事讲述来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在故事选择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包括诸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现镭等经典案例。这些故事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充分展现名人勤奋努力、不懈劳动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让故事中的人物和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可以在讲述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涵的理解。通过故事讲述传递劳动价值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劳动教育

为了更好地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手工艺制作、种植养殖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

总之,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爱玲,李淑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9):78-80.

[2]单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7):30-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