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职教法导向下基于“园校融合”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构建

曹小玲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3年3期
华容县职业中专 湖南岳阳 414200

摘要:随着如今新职教法实施,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中也面临着重要改变,中职教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带来保障。基于新职教法导向下,中职教师需要重视“园校融合”,并将其融入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构建中,这样不仅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同时还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创新,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实践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创新。

关键词:新职教法;园校融合;中职幼儿保育专业

随着如今政策实施,幼儿保育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在实际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社会对一线保育和教学辅助岗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为幼儿保育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章主要在新职教法导向下基于“园校融合”来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构建进行完善。

一、园校深入融合,构建保教共育专业课程标准

(一)学习任务设计

中职院校需要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明确学习区域,并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来完成基本幼儿保育专业典型工作。中职院校可以充分结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以及学习任务顺序来将不同课程根据难易程度来进行排列,这样可以形成职业能力发展基本结构框架,并在课程体系选择中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充分结合。在学习任务选择中需要根据职业原则以及园内要求来进行学习内容设计,之后在结合真实工作任务来选择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达到新职教法教学目标。在学习任务设计中,需要充分提出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及职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以后就业选择几率[1]。

(二)课程体系构建

在新职教法导向下,中职需要结合托幼园对人才需求以及保育发展来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中职课程体系主要是由文化基础可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注重对幼儿生活照护以及安全健康和早期学习支持等特色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对课程体系构建,并从园校融合入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来提高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性,并结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来开展,这样既可以保证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的明确,还可以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将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当作课程体系构建标准。在课程构建中需要充分提出保教结合特点,将课程标准以及园所标准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以后工作[2]。

(三)重视素养和能力培养,开发园所岗前综合训练课程

中职院校在实施“园校融合”时,需要注重学生实操能力提高以及师德素养增强。基于新职教法导向下,以师德素养和能力为主要课程教学理念,并以园所工作中所需综合职业素养为课程教学目标对工作过程进行全方面分析,将不同学科所需岗位工作能力整理出来和师德素养结合,促进学生各科知识点以及技能提高。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工作情景模拟、对接专业核心素养、自主生成等教学方式,当学生在完成综合主体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并让学生通过小组或者是师生讨论方式来解决教学难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传统“教和学”。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评价过程,通过利用项目评价表和园所实践评价方式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岗前训练知识,并为学生之后参与工作提供较大帮助。

(四)“园校融合”,保障多层次、多渠道育人实施

1.课程教学保障

园校融合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根据学校现有信息素材,构建园所和学校共同信息化教学平台,结合园所拍摄活动照片以及录制视频,来制作微课教学素材,或者可以通过园校合作来共同创设动画脚本,并对教学资源共享,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园所师资互评、幼儿评价以及校企连线等众多评价方式,来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

以素养标准为园所岗前综合训练课程开发,减少课程任务设计以及岗位工作之间距离,实现核心素养和综合任务整合,将不同学科贯通,基于岗位重构课程内容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使学生可以自主发展,也为课程教学提供基本保障[3]。

2.课外训练保障

院校融合为师生共同提高和训练带来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职院校还需要开展保教技能教学,并通过开设保育、照护等技能小组,园所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指导,从而在促进学生技能训练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将技能比赛和院校选材结合,园校共同对比赛规则和训练标准以及训练方案进行沟通讨论设计,并将技能比赛和毕业达标以及工作面试形结合,从而有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也为学生之后成为高素质、高专业人才[4]。

3.校外实践保障

中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如今园所建议以及用人需求,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生创设校外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真实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还可以丰富学生保育经验。中职院校也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学习开展园所体验课程,之后在第三学期开展实习,将整个实践过程充分融入到学生每一个学期当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之后更好参与工作,同时也有效实现实践教学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职教法导向将“园校融合”融入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对课堂进行创新、完善,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拥有加强自主性,也为学生之后参与工作提供较大帮助。通过园校融合来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使学生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既可以有效实现育人目的,还可以不断增强学生技能,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带来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毅华.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广西教育,2023,(05):39-42.

[2]刘相俊. 基于“园校融合”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新课程,2022,(31):128-129.

[3]滕忠萍. 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分析及启示——以广西64所中职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2022,(14):25-30.

[4]吕放. 信息技术课程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融合[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1):89-90.

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课题题目《新职教法背景下基于“园校融合”的中职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GB20229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