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发挥的机制探索
摘要:本研究结合“三全育人”指导思想针对高校学生干部榜样践行现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探寻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减弱的原因及其存在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提出增强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
0 引言
党中央明确指出:“学生干部既是老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更贴近同学,更了解同学之所想,也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1]。然而存在部分学生干部承担社会工作带有浓重功利色彩,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担当精神不强的现象,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减弱。共青团陕西省委于2020年9月也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学生会组织要明确自身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自身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和严谨作风。但个别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仍存在着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不足的思想,如欲消除减缓这种错误思想,需要学生干部找准自己的定位,践行榜样机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高校学生干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发挥榜样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必然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为更多的同学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学生干部在协助老师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在工作中能够提升自我素养和能力,并且丰富大学课余生活。学生干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培养了学生干部的协调组织策划能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与学生、教师的密切沟通,不同类型的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不一样,学生干部还需要与部门密切沟通,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干部的沟通表达能力。
1.2 有利于建设校园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干部作为一个学生组织、班级和社团的“火车头”,学生干部自身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也影响到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普通学生会效仿学生干部的行为。在校园内发展一批务实求真的学生干部,并通过互联网、媒体或宣讲会等形式将其形象“放大”,在全校园营造良好的风气,充分运用“明星”效应使学生群体明确自身的价值导向,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诱惑的能力,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建设和谐校园。
1.3 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高校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素养、政治立场及政治纪律而学科专业知识面广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人才力量,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们更应自觉认清自身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带动更多普通学生加入学生组织这个优秀的集体中来,为国家培养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库提供持续不断的潜在人才输入,为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现状调研与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为在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两个群体,共计发放教师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问卷率为87.5%;发放学生干部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问卷率为93.1%,下面对本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2.1 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大学里,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榜样,理应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研数据显示,11.04%的学生干部在“成为学生干部动机”方面选择了“获取学分,满足自己的在集体生活中的存在欲”;21.78%的学生干部在“对你周边的学生干部进行评价”中选择了“追求功利,爱出风头,思想动机不纯”;26.69%的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选择了“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由此可见,一些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并不明显,表现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不足的情况。部分学生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上,甚至在推优入党、评奖评优中也掺杂着功利主义的不良动机,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2.2 学生干部培训缺乏系统设计
学生干部培训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更新培训课程及实践环节,不能仅局限于指导教师的经验之谈。调研数据显示,34.29%的老师认为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生干部培养;31.43%的老师认为“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有待优化完善”。在对关于“对学生干部培训的有效方式”的调查中,62.86%的辅导员选择了社会实践,28.57%的辅导员选择了素质拓展训练。部分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安排与之对应的指导及培训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干部成长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工作能力欠缺,局限性较强。
2.3 选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学生干部选拔上虽然明面上提倡公开民主的选举原则,但实则主要是老师指定或主要干部推荐认定。在学生干部综合能力考核方面,许多辅导员评价学生干部工作的好坏经常是根据与自己的熟悉程度来确定的,呈现出不清晰、不完善、不透明的特点,也就造成了学生干部的真正表现可能得不到认可和表彰。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制度,许多学生干部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缺乏制度的有效制约。
3 “三全育人”指导思想对增强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的启发
“全员”重在整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干部培养体系。学生干部培养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分管领导和各级团组织的职责,还应该是全体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的职责。要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制,选聘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学会干部的“发展导师”,明确各岗位在干部培养中应该承担的职责,调动全员共建的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3]。
“全过程”重在把握教育的长期性。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尊重教育的规律性,应该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干部各个阶段的成长特点,把育人落实到全过程。
“全方位”重在关注学生干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创新培养方式,注重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且协调发展,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学生干部全面发展。
4 基于“三全育人”增强高校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的策略
4.1 构建高校学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可以采用新媒体、自媒体渠道发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科研思政”的作用,线上线下和课堂课后对重点节点、突出事迹等进行多方面宣传,发挥学生干部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四史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等全面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4],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干部积极思考并广泛参与。
4.2 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制度
严格执行学生干部选拔流程,在坚持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为确保学生干部质量,可以采取创新非常规的方式选拔学生干部。其次,要防止和克服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要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监督。在制度规定方面,需要健全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将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纳入考核范围;在具体操作方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外部力量,即普通学生、高校管理者的监督。最后,探索高校“轮值主席”制度,该制度可以使学生干部增强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干部之间的竞争意识,改善班风学风校风,防止官僚化倾向。
4.3 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
培训机制的完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干部能够更加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自觉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指派专门的教师负责学生的培训工作,确保学生干部培训能够更加的系统化、持久化与有效化,在系统性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的能力及素养。在传统的学生干部培训模式上创新方法模式,保留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将综合素质拓展进一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4 增加新型的激励措施及手段
一方面要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交叉使用,另一方面则是要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协同,从以上两方面确保激励机制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让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增加不称职的学生干部的心理负担,用压力使其端正态度进而改变作风,提升其工作责任意识。借助物质激励,提升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精神激励加强其精神道德教育,树立明确的精神道德榜样。
5 总结
作为学生干部,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并自觉发扬榜样引领作用。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学生干部榜样示范的重要性,统筹“学生、教师、校内外资源”,调动全员共建的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健全选拔考核与培养监督机制,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并增加激励措施,打造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一份子,应将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事例进行大力宣传,树立明确的示范榜样,从而激发起学生干部的内在活力和整体团队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甦. 高校学生干部素质教育及管理工作[J]. 学园,2014(4):1-1,2.
[2]徐晓蕾.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剖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鲁宏浩.“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及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63-64.
[4]陈鹏程,杨帆.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08-109.
作者简介:朱海琦(1989-),男,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一航(2000-),女,陕西韩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
符天雨(2000-),女,山西太原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