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优化中低年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低年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文章提出了增加作业维度,重视作业创新,关注能力提升等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低年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呈现出重复性练习、问题解决和项目或主题学习三种常用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然而,实际操作中,过量的作业仍然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作业质量普遍不高,缺乏个性化和创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双减”政策的初衷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中低年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重复性练习、问题解决和项目或主题学习是三种中低年级常用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尽管政策已明确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作业仍然给中低年级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这些作业质量普遍不高,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性练习,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此外,很多作业设计缺乏个性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后,作业设计也普遍缺乏创新,过于传统和保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小学中低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一)增加作业维度,合理设计作业
教师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设定多元化的作业目标,合理优化作业,使作业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再仅仅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设立多维的作业目的,通过理论知识、学科知识理解、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这四个维度设计作业,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设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部分作业时,可以这样设计:
1.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基础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这些题目主要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学科知识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解释加法和减法的原理,比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然后你又得到了2个苹果,你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或者“如果你有5个橙子,你吃掉了2个,你还剩下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学科知识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比如:“如果你有10元钱,你买了一个3元的冰淇淋和一个2元的糖果,你还剩下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加法和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能力提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比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都切成了4份,你现在有多少份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原理,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作业创新,丰富作业形式
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丰富作业的内容,还要重视作业形式的创新,让学生能以多样的方式完成作业,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作业体验。这不仅需要教师探索各种作业形式,还需要他们确保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结合,以保证作业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型的作业。比如,设计一个“数学宝藏猎人”游戏,学生需要通过解答数学问题来找到宝藏。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也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型作业。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关于“时间和日历”的探究性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周的时间记录项目,学生需要每天记录自己在学习、玩耍、休息等各项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并在周末总结出一个详细的时间分配表。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周中每天的天气变化,然后与日历上的日期进行对比,探究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比如了解哪些日期更可能是晴天,哪些日期更可能是雨天。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日历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创新作业形式,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并启发学生的进行思考、探究。
(三)关注能力提升,推动全面发展
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们通过完成作业,来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提高。
比如,为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作业。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时,可以设计一个“地图寻宝”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张学校或社区的地图,地图上标记了几个特定的地点,每个地点都有一个与“位置与方位”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根据地图和方位找到这些地点,并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问题可能是“从图书馆向东走100米,然后向南走50米,你会到达哪里?”或者“从你现在的位置,哪个方向是操场?”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位置与方位”的知识,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实际。
三、结论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包括增加作业维度,重视作业创新,关注能力提升等。通过合理设计作业,丰富作业形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春华.践行“双减”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 2023(19):87-88.
[2]陆莹婷.“双减”背景下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探析[J].[2023-10-30].
[3]李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路[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