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具有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石,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唯物史观;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影响了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内容。挖掘教材内容,不仅需要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唯物史观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挖掘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这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
例如,历史教师在进行“工业革命”课程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工业革命前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然后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如人口迁移、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如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局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本身,还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为培养唯物史观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热点话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同时,热点话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改革开放”课程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某一节内容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热点话题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
三、注重实践操作,加深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在进行“抗日战争”课程教学时,可以设计一堂实践操作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首先,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道具,设计好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地模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抗日战士、日军、民间人士等,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意义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作文,并分享给其他同学,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培养自己的唯物史观素养,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洁.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4-86.
[2]许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3(9):97-100.
[3]侯旭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