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初中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初中生面临着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变化和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放眼当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同伴等多方面的压力,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促进学习动力。只有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认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评价过于注重成绩
除了学习压力,初中生还面临着诸如人际关系、情感管理、自我认知等各方面的问题,但由于中考升学压力,家长和社会过于看中学生成绩,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也以教学成绩为主,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偏向学习成绩,从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落后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三)缺乏专业指导
各中学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普遍配备不足,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交给非心理健康专业且班级事务繁忙的班主任。这样就导致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只具备普通教育背景,缺乏专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部分教师无法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更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缺乏专业指导已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问题[2]。
二、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建立全面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程,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包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课程还应涵盖自尊和自信的培养,初中生需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应对挑战和困难。
学校可引入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在校园范围内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学校还可开设心理健康工作坊,让学生参与各种互动活动,例如团队合作、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练习等,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心理素质[3]。
(二)完善校园心理咨询和支持机制
在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完善校园心理咨询和支持机制,增加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为初中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困惑,对学生的心理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学校在心理咨询机制中可建立心理支持小组或俱乐部,供学生交流和分享彼此的心理经验和困惑,通过小组或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三)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在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引导者,只有教师具备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就很难有效应对困难,甚至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师学习到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校方可建立定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平台,组织线上的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或是线下的研讨会或会议,开展教师间的互相分享和交流,促进经验的传递和共享,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证书考试,获得更高的资质和认可,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在教育界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4]。
(四)家校合作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家长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呵护学生的美好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来应对压力和挫折,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计划和策略,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需求,通过和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家长还可与学校合作,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积极参加家长讲座和亲子活动,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三、结束语
虽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校方和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测策略方法,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顺利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艳红.家校共育,携手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63-65.
[2]高鹏.刍议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21,(07):143-144.
[3]余康发,王丽琴.初中生心理问题浅析及健康教育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02):127-131.
[4]周小英.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考试周刊,2011,(4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