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王建巧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3年16期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

摘 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提出了一套结合生物学知识与德育原则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深入讨论了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结合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融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理解,也能够增强其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何在科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同时生物学知识涉及生命、环境等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议题。因此,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生物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生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生物教学中涉及生态环境、遗传变异、生命伦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公正正义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而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将德育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引入国内外的生物科研成果和科学突破,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物领域的科学成就[1]。例如,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在遗传工程、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强调这些成果对于国家经济、医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些科研成果,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潜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努力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家和科学事业的崇敬和敬意。此外,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果,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自然环境。例如,可以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珍稀物种保护工作,以及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努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态度是指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科学知识的质疑和探索、以及对科学道德和伦理的关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运用。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某个生物现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方法的步骤和原理,如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科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索。例如,在教授遗传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科学争议的话题,如基因编辑、克隆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争论[2]。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分析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科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在教授基因工程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修改对人类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科学发展和伦理原则。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发展需要遵循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了解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系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参观环保科研机构等。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学生可以体会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行动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例如,可以进行野外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了解到自己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应该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学生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的公民[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可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伦理道德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期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教师能够采用这种融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道德责任感的公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静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25):13-15.

[2]翁俊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68-71.

[3]魏鹏宇. 基于自然主义的高中生物生命态度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