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让情境教学法点亮游记散文教学的天空
——以《壶口瀑布》为例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游记散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通过“重研读教材,探学生学情,预教学情境的课前阶段”“重美之体验,生情感共鸣,融任务情境的教学阶段”“重多元评价,引拓展阅读,促情境优化的课后延伸阶段”,契合教学内容创设视听、论辩、朗诵、多种情境,感知游记散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个性化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情思。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游记散文教学;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需要,引入、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具备“形真”“情切”“意远”“与理相随”的特征。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1]。 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中生以情感审美力、意义记忆力为主的心理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2]。情境教学法顺应课标导向,契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符和游记散文用个性化语言表达情感认知的体式特征。因此,情境教学法在游记散文的教学应用具备合理性。
一、课前阶段:重研读教材,探学生学情,预教学情境
课前阶段:主要包括研读教材,探究学情,融合特点三个关键点,教师可运用这三个关键点,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确定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研读教材,找切入点
《壶口瀑布》处于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单元教学要求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情思。本文写景突出了景物的情致,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声响、态势和伟力。课文在写景中抒情,从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联想到黄河的博大、柔中有刚的民族精神,文本符合情景教学法的“形真”“情切”“理寓其中”的特质。
(二)探究学情,寻兴趣点
由调查数据显示,40%学生认为难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之美,25.85%学生表示对写景方法学习困难,35%的学生不能体验到语言之美,61%的学生无法由壶口瀑布的壮美联想到黄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因此,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生壶口瀑布之美直观感受,其次,在情境中突破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民族精神的难点。
(三)融合特点,预情境点
依据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文本特质,学生学情。笔者创设“赏山河之景,品中华之魂”—“我”为壶口瀑布代言的视频拍摄任务情境,统摄教学。
二、课堂教学:重美之体验,生情感共鸣,融任务情境
(一)导入论辩,激发兴趣
广东学生距离壶口瀑布有地理距离,笔者先播放约两分钟的壶口瀑布视频,要求学生分享看完视频之后的感受。笔者创设视听情境导入,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猛烈。笔者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情境,学校公众号将推出“赏山河之景,品中华之魂”—“我”为壶口瀑布代言的视频拍摄任务。设计论辩情境,请学生依文本选择雨季(辩论正方)或枯水季(辩论反方)作为拍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正反方各自陈述选择时间的理由,在论辩情境中学生习得壶口瀑布在不同季节的景观特点。据笔者所教班级调查,78%学生认为视听情境导入有助于感受景物之美,56%的小组参与了拍摄时间的论辩且陈述选择理由,72%学生因新奇对文本有兴趣。可见,视听情境和论辩情境能提高学生研读文本兴趣,考验学生合作能力。
(二)字幕配乐,收获美感
1.选点拍摄,寻景观之美点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唤起好奇心,调动积极性[3]。可见,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文本研读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如在公众号《壶口瀑布》的视频拍摄中,你会选择怎样的拍摄视角来拍摄壶口瀑布并小组间分享选择理由?明确了选择拍摄视角不同,景观会随之变化。学生选择视频拍摄任务中定点观察,视角变换的拍摄思路。此思路是问题情境与拍摄情境相融合的呈现,此情境能促使学生与文字主动交流,使学生习得阅读游记散文的方法。
2.字幕情境,品游记之语言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的思想内涵。品味作品语言是文本细读,如可设置为代言视频配字幕情境,来突破品味语言难点。据课堂观察,37%学生选择采用夸张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为字幕,认为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的气势。53%学生选择短句作为字幕,如“更闹,更挤,更急”,认为短句能体现壶口瀑布猛烈的气势。46%学生选择“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认同作者在黄河身上寄予的民族精神,可创设多种朗诵情境来朗读视频字幕,如齐读,小组读,男女轮读,师生共读,读出壶口瀑布奔腾态势和黄河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师生朗诵字幕情境可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据评价量表续数据显示:51%学生自评为优秀,30%的学生自评为良好,表明为视频配字幕情境和朗诵字幕情境提升了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景物内涵的理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关照自我[4]。
3.配乐情境,悟景中之情思
音乐的韵律会将听众带入到情境中。在游记散文教学中,配上与相适应的音乐,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设置配乐情境,为壶口瀑布拍摄的代言视频选择背景音乐并解释选择理由,备选音乐《命运交响曲》《黄河大合唱交响曲》《二泉映月》,76%学生选择《黄河大合唱交响曲》为代言视频的背景音乐。学生认为此音乐传达黄河蓬勃的气势和勇往直前民族精神,契合“赏山河之景,品中华之魂”的拍摄主题。合适的音乐情境,可调动学生感官,助于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角色代入,产生共鸣
通过角色扮演带入情境,指教师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以课文当事人身份进入课文情境,理解文本当事人所思,所感,所想。在游记散文中,学生可以带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思,如创设代入情境,此刻,若你是作者梁衡,坐在黄河边,面对猛烈的壶口瀑布,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着演出作者此时的心理。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亲近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表演情景的代入使学生用动态的表演演绎的文字,体会作者对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学生代入角色表演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课后延伸:重多元评价,引拓展阅读
课后延伸阶段主要包括多元评价,拓展阅读,反思学习三个关键点,作为游记散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多元评价中对学生的深度参与学习给予肯定,注重在课堂中习得游记散文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在反思中优化情境教学法。
(一)多元评价,促进反思
运用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游记散文情境化教学中的学习力,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如生生,师生互评。将拍摄的壶口瀑布的代言视频发布朋友圈,接受微信好友的评价,学生注重生生,师生之间评价,在意社交朋友圈评价,可在这两方面设计评价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如可通过观察学生在“我”为壶口瀑布代言视频拍摄活动中的参与度,在朗诵、代入表演情境方面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还可设计可视化任务情境作业,如依据课文给壶口瀑布设计一张有声宣传明信片,或作为导游,给参观的游客写一份有关壶口瀑布的导游词,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代言视频情境中,使任务情境具有可视化的观察成果。
(二)拓展阅读,融汇贯通
设置阅读情境,学生把在《壶口瀑布》所习得的朗诵情境,拍视频视角变换情境,代入情境迁移到课外游记阅读,如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对比他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异同。建立写作情境,如模仿《壶口瀑布》中水的形态的四字排比句进行仿写,可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反思学习,优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游记散文阅读教学有效的方式之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境须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所以教师应熟知学生生活,才能创设受学生欢迎的情境。创设情境应该是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中真实遇到的场景,任务情境在游记散文教学中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此外,情境任务要有成果产生,如本文“我”为壶口瀑布代言的视频拍摄,最终要有可见的视频,这需要教师完善情境教学的知识,创新教学情境。
综上所述,游记散文中的情境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情,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儿童·知识·社会的和谐架构(李吉林文集·卷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7.45.
[3]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2010:69.
[4]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第二版)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