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舞台剧为载体形式增进大学生“大思政课”的方法及途径研究

杨舒帆 韩彤 李立华 刘壮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3年20期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1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积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充分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思想品德理念与行为准则。舞台剧是一种在舞台上呈现的戏剧艺术,通过语言、肢体、情绪、歌声等形式展现相关主题,完成故事、情感或思想的有效传播,在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文化素养的同时,完成思想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思想观念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文章通过介绍高校教育教学中适合的舞台剧类型,思考舞台剧的教育形式对大学生思想课的影响与意义,探索以舞台剧为载体形式促进大学生“大思政课”的方法与途径,由此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

关键词:舞台剧;高校;大思政课;促进方法与途径

一、高校教育教学中适合的舞台剧类型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积极探索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与统一,积极正确的思想文化内容作为重要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政培养,通过合适的舞台剧类型将思想教育紧密融合,以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理念。高校舞台剧表演促进思政教育培养过程中,教育戏剧更加适合校园表演,通过将戏剧表演与教育目的相结合,提高教育互动,传递教育思想,通过提高学生认知与思考参与,完成大思政教育培养。

历史剧。舞台剧在人才教育培养的应用中主要通过历史剧完成教育培养,通过历史事件与内容表现经典人物性格,提高舞台剧的教育作用,通过复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将历史情境进行传播,引导学生以历史事件为根本进行思想观念的积极展现,传达教育信息,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形式中体验历史内容,强化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将优秀精神与良好品德进行传达,让学生感受历史魅力,在有效提高人文情感过程中实现大思政教育[1]。

互动剧。高校创设舞台剧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戏剧表演,实现高效互动促进教育教学培养。在高校思政教育培养中学生可以通过创设交互式戏剧完成思政传播,通过建立情境与互动,提高学生对舞台剧的参与,增强思想传播效果,提高表演效率。互动剧的形式中学生作为观众不仅要观看舞台剧,还可以成为舞台剧的一部分,参与到表演互动中,完成表演任务,以积极互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舞台剧的教育信息内涵,通过互动剧的表演在激发学生观看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在较高理解和记忆中实现高质量思政教育培养。

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表演形式,通过将音乐与戏剧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提高表演效果,高校利用音乐剧的舞台表演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以某个主题与故事内容为基础,将思想道德品德以音乐的舞台表演形式进行传播,提高教育信息展示,增强舞台表演效果。音乐剧中以戏剧、音乐、舞蹈为主要元素,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形式完成教育培养传递,在增加舞台剧表演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同时,提高大思政教育培养质量。

高校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中教育戏剧拥有各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且高效的教育形式,通过戏剧的形式完成内容表达,提高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深入思考,结合自身观念理念完成较高质量的教育传递[2]。

二、舞台剧的教育形式对大学生思想课的影响与意义

现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不少人的思想尚不够成熟,在网络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认知判断偏差;他们精力充沛,但生长在当今中国的他们对于太平盛世生活来之不易的内心体验比较匮乏,对未来不免迷茫;他们人际交往需求强烈,但在方式方法和社会责任意识上还不够清晰,情感分享方式单一,行为倾向极易偏激,行为选择上也不免会出现特异;而处在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国家对于青年大学生寄予厚望,青年大学生也将担负起个人责任、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亟须在大学期间实现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文化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校园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培养新时期现代化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舞台剧的教育形式创新提高学生对正确积极思想的认知与了解,促进学生思想意识与文化意识的全面提高,在舞台剧这样生动想象的教育形式中,让当代大学生不断提高对优秀文化的深刻感悟,在感悟中实现思想道德情操建设,增强思想文化教育培养。思政课堂与思政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重点,对比传统思政教学培养以课堂说教为主的方式,舞台剧形式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利用舞台剧形式完成思想教育指导,让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有更多兴趣,实现高质量大思政课堂建设,提高大思政教育效率。舞台剧的表演需要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剧中人物品格与事件过程,在表演形式中促进学生思想意识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并且学生在台下观看过程中也在直观生动的舞台剧表演中完成精神感染,实现对精神品德素养的深入理解,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与思想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价值观念提升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各阶段教育工作核心。高校教育过程中基础文化内容教育培养以及专业技能提升是重要教学内容,完成学生思想品德与精神价值观念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确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更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利用舞台剧形式进行大思政教育,可以将更多优秀品德文化融入表演中,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下提高文化基础接受思想教育,在舞台剧的观看与表演中实现自身道德品德与精神思想的不断提升与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建立积极正确的思维模式,以正确价值观念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以正确思维模式建设正确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重要接班人,通过高质量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精神品德,促进学生建立较高信仰并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积极内容,在舞台剧表演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大学生崇高精神品格,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正确价值观念[3]。

三、以舞台剧为载体形式增进大学生“大思政课”的方法及途径研究

大学生思政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说教的教学形式学生较难接受,舞台剧的实践形式可以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内容实践,通过舞台展示的形式促进全员参与,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增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提升教师观念与舞台剧组织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大学生拥有崇高精神品德与道德素养才能在爱国、责任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中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高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思政教育要求进行教学形式思考,提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解决当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情况,不断改进改革,利用舞台剧的生动形式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高质量提升。在思政教育改革提升过程中,教师意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教学改革重点。大学生拥有一定文化基础,已经拥有较强思想认知与精神品德,传统说教的思政课堂形式难以实现学生思想心智的全面提升,因此做好教师观念提升,让教师学会运用创新方法完成思政引导,才能构建高质量舞台剧与思政课融入培养[4]。

将舞台剧的教学形式引入思政课堂,首先应提高教师对舞台剧形式与组织方法的提升,提高教师对舞台剧形式的认知与理解,并建立舞台剧应用意识,真正以教师为引导促进舞台剧走进大学校园与思政课堂教育融合,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舞台剧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舞台剧教育的认识。可以让教师进入设有戏剧专业的学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学习与时间组织能力培养,帮助教师建立编剧、导演、指导、舞美等戏剧方面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对舞台剧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能力,实现高校利用舞台剧与大思政课堂充分融合的形式提高思政教学。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舞台剧专业人士,增强本校教师戏剧指导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构建。让戏剧专业教师参与院校舞台剧组织活动,提高舞台剧表演的专业性与戏剧性效果,提高大思政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品德素养建立提供更优方法。

(二)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教育功能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产生精神思考与灵魂洗礼,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生活内涵,舞台剧在高校组织开展过程中与大思政课堂教学进行积极联系,能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思政课堂中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内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多样且复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念,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过程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了解,提高自身思维素养与价值分辨能力。但枯燥的理论内容讲解与背诵学生很难对相关内容有深刻理解,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内容进行舞台剧设计,将较难理解的思想内容通过舞台剧形式进行展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品德。

舞台剧与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将思政教育内容在舞台上进行生动演绎,开启跨越时空的教育旅程,以追溯历史,舒展承载峥嵘岁月画卷的形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建设,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在舞台剧的演绎中,将思政课堂中激扬、宏大、深刻的思想内容进行生动展现,实现对学生的精神洗礼升华认知理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向更深处,完成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5]。

(三)结合学生生活,创新舞台剧内容

舞台剧与思政课堂的全面融合为学生提供创新教学形式,以积极丰富的展现形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教师在舞台剧组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深入结合思政教学内容,还应积极结合学生生活,以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完成舞台呈现,促进大思政课堂的全面建设。通过明确学生在思政课堂的主体作用,构建生动灵活的舞台形式,让学生在创新表演的形式中不断提高思想感情,增强政治道德以及行为的全面构建,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会涉及社会文化教育内容,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行舞台剧设计,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增强学生文化素养。高校思政课堂还会涉及较多道德理论教育内容,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道德事件改编成舞台剧,让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以此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良好道德品质,通过生活内容的有效结合,创新舞台剧内容[6]。

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舞台剧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戏剧教育中实现素质与品德的有效提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培育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学校舞台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主要依托各类戏剧活动,学校要积极组织戏剧节、舞台剧设计以及舞台剧表演等搞活动,将更多符合高校学生思政培养的舞台剧搬到校园,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实现开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活动创建,让学生在舞台剧的参与和观看中完成思政教育培养。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舞台剧的设计与创作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积极策划完成舞台剧表演,寻找舞台剧与思政教育培养的更多融合点,使大学生在投入创作与倾情表演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识与品质人格,引领学生通过舞台剧表演的形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四、结论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的积极建设中,高校组织舞台剧的教学形式有较高现实意义与培养价值,通过舞台剧的活动形式增进大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精神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霍伟义. 基于创演音乐舞台剧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 大观(论坛),2023,(02):144-146.

[2]宋雅雯,岳牧瑶. “双创”背景下高校对ACGN文化的应用研究——以Cosplay舞台剧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4):78-82.

[3]王起友,张曦. 好人题材话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以话剧《约定无期限》为例[J]. 大舞台,2014,(08):245-246.

[4]林梅,王应汶. 红色情景课堂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应用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红色舞台剧创作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2023,(03):13-15.

[5]杨茜. 以历史音乐剧为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探究——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1):200-201.

[6]文建杰.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202-203.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2023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研究成果“以舞台剧为载体形式增进大学生“大思政课”的方法及途径研究” (课题编号:2023LX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