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曾契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3年22期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100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与产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汽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1+X”证书制度的背景、内涵及其在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1.1+X证书制度背景与内涵

1.1 1+X证书制度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对汽车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行业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在2019年出台了“1+X”证书制度。

1.2 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以“1个学历证书+多个职业技能证书”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1”代表学历证书,是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证书,是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考试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X”证书是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颁发的,具有国家认可度和权威性。通过引入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学习和考试,学生可以获得多个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1+X证书制度还可以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但在改革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力度不强、校企融合深度不够、实训设备不足、更新慢、岗课赛证融通尚未实现、教学内容落后于产业发展、未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等。

2.1校企合作力度不强、校企融合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限于简单的实习安排,缺乏深度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不愿意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用工需求,追求短期效益。这些问题导致校企合作融合度不深,无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2实训设施设备不足,更新慢

实训设施设备是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更新慢的问题。由于资金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设备较为陈旧落后,无法完全支撑课程对于实践操作的需求。此外,由于近些年汽车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与大变革时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层出不穷,导致高职院校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实训设施设备与行业技术脱节。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

2.3岗课赛证融通尚未实现

岗课赛证融通是指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岗课赛证融通尚未实现。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接触到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与课程学习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4教学内容落后于产业发展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汽车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产业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由于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脱节。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不符合行业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5未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通过调研,知悉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生源主要由3+2五年一贯制学生、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普通高中学生三部分组成。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较大,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一刀切”为主,未能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1+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1+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这一方案包括确定并融通“X”证书,重构课程“新”体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汽车产业学院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建设高素质1+X师资,融合校企双师型“新”队伍;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共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材,搭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产学研训校企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三元育人,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接职业教育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与培训“新”模式。

3.1 确定并融通“X”证书要求,重构课程“新”体系

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对于汽车类专业而言,首先需要确定并融通“X”证书要求。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选择与高职汽车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将职业技能证书各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此外,通过与1+X组织评价机构合作,深度参与到汽车证书制度实施和考评工作中去,可以极大的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3.2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汽车产业学院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汽车产业学院建设。通过与汽车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及深刻了解行业与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共建汽车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实训设施和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汽车产业学院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促进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3.3创新校企合作,建设高素质1+X师资,融合校企双师型“新”队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创新校企合作,建设高素质1+X师资,融合校企双师型“新”队伍。和企业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中通过引入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双师型队伍,可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4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共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材,搭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共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材,搭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企融合课程和教材,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融入到课程与教材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行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此外,通过搭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3.5加强产学研训校企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需要加强产学研训校企实训实习条件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实训环境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此外,通过加强实训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可以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使用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3.6 三元育人,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三元育人,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通过学校、企业和1+X组织评价机构的共同参与,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此外,通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7对接职业教育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与培训“新”模式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新要求,需要对接职业教育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与培训“新”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此外,通过与1+X组织评价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企业员工以及社会人员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其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以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1+X证书制度融入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资源质量和效益,可以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旭芳.高职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23-124.

[2]郭萍.“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链的构建[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1(3):27-30.

[3] 张红英、杜方鑫.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9(10):53-57.

[4] 杨堆元.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学报,2020,19(04):5-8.

作者简介:曾契,男,1985年1月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1+X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2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