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资源
摘要: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文化主题课程的设计、地方文化展览和比赛的组织以及地方文化主题作品集的制作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地方文化资源;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的国度,各地区都孕育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忘,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巧妙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至关重要。地方文化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观念,将其有机融入美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一、设计地方文化主题课程,促进地方文化融合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是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所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传统节日习俗等,系统梳理、科学设计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课程模块。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地方文化元素与美术创作形式巧妙结合,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自然领略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1]。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单一讲授的模式,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安排学生实地参观相关文化场馆或生产作坊,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地方文化,教师也可邀请地方文化传承人现场演示并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内涵。在环节设置上,教师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真正将"做中学"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互相观摩,并及时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持续优化创作技艺,而非仅仅停留在作品终端评价上,应当注重发掘学生作品背后的文化理念和艺术追求,通过全程参与,学生才能全面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
例如,磁州窑作为邯郸地区的独特文化,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磁州窑博物馆,通过实地观察磁州窑的制作过程,了解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如模仿其经典的鱼纹、牡丹等图案,或者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审美设计新的纹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磁州窑的制作技艺,还能在创作中培养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教师也可以邀请磁州窑的工艺师来校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认识。
二、组织地方文化展览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举办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主题展览和比赛活动,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展示自身作品、互相观摩交流的平台,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各类活动形式,设置合理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学习热情。在展览活动中,教师应当秉持"以展示促学习"的理念,将展览、观摩、评比等环节有机整合,活动开展前,学生需要围绕特定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广泛的资料查阅和创作实践,为展览做好充分准备,展出当天,比赛不仅要呈现学生精心创作的作品,更要安排专业评审或地方文化传承人对作品加以解说点评,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分设评比奖项,树立学习典范,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比赛活动则可以设置诸如地方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手工艺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通过激烈有趣的对抗过程,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浓厚兴趣。比赛前,教师需要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赛过程中,现场解说员可以适时介绍知识点背景,现场观众也可以参与互动环节,使比赛不仅具有趣味性,更具知识性,无论是展览还是比赛,最终都应当由专业评审确定获奖名单,树立学习楷模[2]。
例如,在将"磁州窑"这一本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策划一场"磁州窑瓷器创意设计大赛"。比赛前,教师需组织专题培训,全面讲解磁州窑文化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代表作品等知识,同时,邀请传统窑火工艺师现场示范,让学生们直观感受瓷器制作全过程。紧接着,学生们需要分组进行创意设计,将磁州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陶瓷作品。比赛当天,除了展示学生作品外,教师还需安排专业陶艺大师进行现场点评,剖析优劣,并评选出获奖作品。整个赛事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观摩,激发创作灵感;评委则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文化内涵,最终,获奖作品不仅可以集中展出,更可整理编撰成专题作品集,供学生们终生珍藏。
三、制作地方文化主题作品集,增强地方文化认同
制作地方文化主题作品集不仅能珍藏和宣传优秀的地方文化成果,更能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和学生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作品集的策划、内容编排、设计制作等全过程。在内容策划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创作的地方文化主题作品进行甄选,凸显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入选作品,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梳理其创作背景、文化寓意等,以文字形式对作品进行解读阐释,让读者能够透过作品感受到地方文化独特的气息,编排作品时,教师还需依据不同的文化主题有机串联,使作品集呈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作品集的设计制作同样离不开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所在地区的特色图案、花纹等视觉元素,应用于封面设计、装帧装订等环节,努力让作品集自身也成为一件地方文化艺术品。此外,印制作品集时还可以选用当地优质材料,力求将地方文化元素融会贯通[3]。在作品集出版发行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将其寄送给相关文化部门和出版社,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努力。教师也可以在校内外发放作品集,举办新书发布会、读者交流会等活动,充分利用作品集这一载体,持续宣传和弘扬地方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需要教师们从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和成果呈现等多个层面精心设计和规划,才能让地方文化真正融入美术教育之中。通过美术这一直观生动的艺术形式,学生们能亲身感受地方文化魅力,并懂得珍惜和传承地方文化,地方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完美结合,必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苗.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 (Z1): 123.
[2]张秀煅. 多元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3, (11): 102-104.
[3]叶盛松. 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J]. 名师在线, 2022, (19): 25-27.
本文系河北省邯郸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课题题目《中小学美术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课例研究》+课题编号:23YB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