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为例

章学静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4年6期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本研究以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发现课后服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家长观念差异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教师积极性、加强家校沟通等对策,以期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课后服务;颍州区;问题与对策

引言

在“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的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颍州区是全国教育改革先行区之一,课后服务实施具有代表性与借鉴意义。为此,研究选取颍州区市区内一所中小学为案例,深入研究“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

颍州区市区某所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需要,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体育活动,艺术培训,科技制作。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1]。同时学校也加强课后服务组织与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问题

尽管课后服务在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开展,但从实际研究和分析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服务内容比较单调,不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第二,一些教师对课后服务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家长对于课后服务理解与期待的不同也为实施课后服务增加了难度。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方法

(一)优化服务内容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颍州区某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着手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该校通过对学生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本校实际采取多项举措充实课后服务[2]。

例如,在前期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性的调查,以实际研究的方法了解课后学生需求及兴趣点。实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体育,艺术和科技方面都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设立多样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如学校建立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体育类社团组织,每星期都会安排一个固定时间开展训练与竞赛,使学生在锻炼中锻炼自己的身体,提高本领。同时学校成立音乐社、舞蹈社、美术社等艺术类社团并请专业老师辅导,使学生们在艺术界领略到美。另外,引进编程、机器人等科技项目,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之后,学校重视把课后服务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各种形式的学科拓展,以语文学科为例,学校利用课下时间开展“经典诵读”,使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吟诵,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时学校也请文学专家授课,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内涵。就数学学科而言,该校举办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游戏提升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该校组织英语角,使学生能和外教交流口语、提高英语口语。

通过采取这些举措,该校顺利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既发展了兴趣爱好与专长,又提升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开展学科拓展活动还能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刻的把握,增强学习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双减”政策出台后,颍州区市某所中小学认识到了提高教师积极性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依据实际调查分析的方法,各校纷纷采取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激发工作动力[3]。

例如,学校建立起健全激励机制,为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建立课后服务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奖励课后服务工作成绩突出教师。这些奖励不仅包括物质奖励,如奖金、证书等,还包括精神奖励,如荣誉称号、表彰信等。另外,该校把课后服务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为课后服务成绩突出的教师加分、升职。这些激励机制的设置有效调动了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积极性。之后,学校强化对教师培训引导,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开展与课后服务有关的训练与学习活动。这些培训涉及教学方法,心理辅导和活动组织,目的是帮助教师在课后更好的服务。

(三)强化家校沟通

“双减”政策下颍州区市某所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调查意识到家校沟通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各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配合。

例如,学校建立家校定期沟通机制,学校定期以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为载体,将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和课后服务内容及学生在学期间表现等内容介绍给家长。同时学校还鼓励广大家长主动反馈意见建议,合力促进课后服务完善与开展。这些沟通机制的设置,使家长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品质,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学校的信任感与支持率。同时,学校增强与家长线上沟通,学校通过网络平台,例如微信群、QQ群等,建立了家校交流群,这样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最新情况,并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这些线上交流渠道的设置,使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成长、学习等信息,同时便于家长、教师等多方面交流配合。

除了以上的措施,学校还有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方法,比如学校把家长请到课后服务组织实施中来,使家长在课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学校推出家长志愿者活动,以激励家长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后服务。这些家校合作活动在加强家长对学校信任度与支持率的同时,还增进了家校间的密切联系与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颍州区市区一所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目的在于为完善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课后服务是国家“双减”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不断完善与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并突出现代化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友露,单春艳,李建民.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J].辽宁教育,2024(06):38-41.

[2]苏志明.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课后服务的探究——以体育课程为例[J].体育视野,2024(03):106-108.

[3]金鑫.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4(01):59-61.

课题信息:课题题目:双减”背景下颍州区城区中小学延时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颍州区城区某中小学为例。课题编号:FSK2023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