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

周宓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3年5期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 旅游学院

摘 要: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全新的时期,高职需立足实际,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革新传统以教材与课堂为主导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对高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为例,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与高职教师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法律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备的优秀品格,包括自律与自强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为题展开研究,优先分析课程思政内涵,之后分析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意义,最后重点探讨新时期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希望通过系统化分析为旅游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

前言:

旅游业具有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受众面大的特点,同时旅游业本身也蕴藏丰富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比如红色教育以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知行合一”思想等。这为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提供契机。新时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任务下,为了实现学生培养的最大目标,高职需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理论和实践、教育与育人的有机结合,紧紧的围绕思政课程教育目标和课程思政内涵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善用旅游业特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利于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加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并培育出高素质、能力强,具有综合素养的旅游专业学生。

一、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与传统思政课堂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里的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所指的是在课程之中融入和渗透思政育人元素,以三全育人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现阶段,各所高职院校均依据教育改革方针和顺应教育改革方针和政策,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1]。高职旅游专业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能够在传授学生旅游服务技能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过程中,健全学生人格,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从本质上来说,课程思政满足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提倡各专业学科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确保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并结合旅游行业现状、市场对学生要求、旅游专业课程特点,统筹规划旅游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方案。

二、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意义

如今,我国旅游业保持着稳定并且快速发展态势,拥有较为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伴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日渐扩大[2]。从旅游出行接待量看,最近几年中入境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国内国际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岗位工作人员提出更为严格要求,一方面旅游专业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史地文化方面知的识与较强的导游辞编创能力,另外也要具有较高思想觉悟与良好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为国内外游客服务过程中展现一个具有民间大使形象和充分体现民族素养的职业人的风采。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也要拥有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认同感。这些方面是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和品质以及其必须掌握的学识,为了实现这些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专业技能,也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同时也让学生拥有更高的文化素养[3]。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大众的追求早已不再是对优越物质生活的追求,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让旅游业的结构得到优化和不断完善。通过在旅游景点之中增设文化元素,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用文化来促进文旅融合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旅彰文、以文塑旅是当下文旅行业双向奔赴的文化现象。新时代下的旅游业如今正在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两者融合发展进程,在这样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也要具备健康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备较高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通过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进行五育,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并结合行业对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优势,协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4]。

三、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项目化教学方法

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可以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按照“三接轨”与“三融通”的思路来制定与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学生培养根据产业需求来定位,利于实现学生培养和产业需求相接轨;课程体现和职业标准相接轨,让校企相融通;教学的过程和工作过程相接轨,使工学相融通。根据旅游专业的实践性与服务性以及涉外性等特点,按照对应岗位群素质能力的要求,形成四位一体的学生培养结构体系与校企社家为一体化的学生培养平台,推行项目化教学,通过职业证书与竞赛以及企业文化还有社区服务这四个载体加强教学。项目化教学中高职院校、企业、社会与家庭相互协作和配合展开教育。

(1)高职院校在推行项目化教学期间,应由教师主导,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除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自觉性以及理论自信外,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核心,要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适时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引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引导学生从明是非曲折到明道路方向,最后知如何作为。同时针对国家的新政策与新方针以及社会热点,做到第一时间捕捉,并结合该专业的思政切入点,制定融入方案,构建融入课堂,让思政走进学生的大脑,最终达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与以德化人的教学目的。

(2)企业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以及顶岗实习机会。比如,根据各高校周边所蕴含的旅游资源实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到见习、志愿者活动、顶岗实习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培养学生基本岗位职业素养,乐业勤业与精益求精精神,严谨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企业实践期间还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在轮岗中总结对比,学会珍惜岗位,启蒙正确的择业创业方向。

(3)社会方面。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幼儿园与敬老院及福利院等社会性质等公益活动以及社会礼仪服务还有志愿者服务等[5]。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对客服务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敬老院深化对特殊游客的服务实践,同时根植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家庭方面。家风传承、家校共育是核心。正确树立有大家才有小家的观念,对于高职生尤为重要,在家风传承、家校共育方面,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弘扬传承优秀家风,家长可以实时结合身边事如国情、疫情,鲜明对比中国的人文关怀、生命至上、抗议精神等思政点,为学生爱国爱家注入思政热潮。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

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逐步展开,各所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全新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比如,河南职业技术院校旅游学院在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期间,就革新了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弘扬旅游专业文化精神,并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以讲好一堂思政课为要求,展开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果。

因此,其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时,也可以运用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好教学主题,将“坚定文化自信与加强思政教育”作为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主题,讲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分享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现场来感受独具我国特色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环节,教师与学生可以身着汉服,学习过程中交流汉服文化与传统礼仪和习俗相关知识,同时在现场师生之间相互行问候礼;在课堂组织茶艺表演,用传统礼仪相互敬茶。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下,学生可以良好感受和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礼仪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6]。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优先在网络中搜集各地区视频资料,通过为学生播放各地区视频资料,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当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并引导学生来搜集自己喜欢以及自己比较向往经典与景区,和同学分享自己想法,以此来增强认识并增进了解以及提高认知水平。

比如,北京的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期间,就可以搜集北京香山纪念馆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和播放,学生在观察视频之后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会对香山这一革命根据地有一个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此外,学生在观察视频后也会进一步对那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特有的革命精神有全面的认知,把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这一理念根植在学生内心,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

(四)应用大平台教学模式

建设“大思政”课程,应该运用好社会大课堂,也要主动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思政的载体与形式。

首先,要建立一个立体化和多元结构的资源平台,建设一个包括十九门课程在内的旅游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搭建一个数字化文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充分展现旅游资源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可以连续多届举办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活动,组织旅游职业教育课程优秀案例的展示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加强旅游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7]。可以利用学校、行业导游大赛结合大思政,以“红色旅游”等为主题进行导游大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环境,开展“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融入导游讲解中,面向全球宣讲大美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强国助力。

其次,关注校企之间的合作,搭建旅游专业与思政课程融合实践教学大平台,成立以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参观博物馆与党史馆。并创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主题的本土特色文化,如与三峡大坝、宜昌城市规划展览馆、宜昌博物馆实践基地,建立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胡敌烈士纪念馆等各类实践基地,搭建以809微度假小镇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为主题,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的百里荒实践基地。让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

最后,要充分运用学生活动载体,把旅游踩线视作是常态化教学活动,坚持连续几年时间内组织大学生导游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并在每年组织导游讲解与导游辞的创作比赛活动,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多媒体技术与大思政课堂进行,运用校企均参与其中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及大平台教学模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实践教学,在旅游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就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参观纪念馆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为学生播放旅游企业优秀员工岗位优异行为和表现视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纪律意识,这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除此之外,未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也可以通过建立VR实训室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开展第二个课堂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锻炼意志和强化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凌明一,周金. 高职旅游专业英语思政课程建设路径新探[J]. 才智,2023,(11):21-24.

[2]姜燕. 新时代高职旅游专业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才智,2023,(11):88-91.

[3]白稚萍. 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思政课程能力的提升策略[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8(01):35-38.

[4]徐倩. 思政课程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施路径[J]. 旅游与摄影,2021,(21):83-84.

[5]史云虹. 思政课程理念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 旅游与摄影,2021,(19):100-101.

[6]时静亚. 高职旅游专业思政课程课堂的设计与实施[J]. 投资与合作,2021,(04):173-174.

[7]成建,杨年,钱易. 浅探高职旅游专业思政课程路径[J]. 旅游纵览,2021,(05):37-39.

[8]王丽霞. 思政课程在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4):108-1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