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班主任的“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曹利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4年8期
榆林市第四中学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以学校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文化育人”策略以及如何进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文化育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在初中教育阶段,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因此,探讨初中班主任的“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班主任的“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定义

初中班主任的“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整体理念和实践体系。“文化育人”策略指的是初中班主任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文化元素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且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则是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学校的教育目标,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班级文化环境。通过相关建设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总之,“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共同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积极影响的学习生活空间。

二、初中班主任的“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文化育人”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对“文化育人”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中无法有效运用[2]。一些班主任仍侧重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如强调纪律和成绩,而忽视了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得班级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2.2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部分班级的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往往只是简单地张贴标语、布置教室,缺乏与学生兴趣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创新元素。这导致班级特色文化无法真正吸引学生参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2.3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初中班级的文化育人与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班主任在策划和推进文化建设方案时,常常以自身的主观意愿占据主导,未能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与需求[3]。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班主任安排的文化活动与任务,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匮乏。 这种状况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无法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内心世界,难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自主决策权和实践机遇,难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责任感。长此以往,班级文化建设将丧失活力与生命力,难以达成预期的育人成效。

三、解决方案

3.1深化“文化育人”理念理解

班主任应加强对“文化育人”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深入了解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方法,认识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多观察和分析成功案例,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班级实际情况,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3.2增强班级特色文化创新

班主任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特色文化的规划和设计。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收集学生的创意和想法。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兴趣,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和形式,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班级文化成果。定期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持其创新性和吸引力。

3.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班级要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决策中来。通过召开班会、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对班级文化的期望和想法。其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兴趣小组、社团等,开展符合班级文化特色的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要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认真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采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时,班主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4促进文化育人与特色文化整合

建立明确的整合思路和目标,使“文化育人”策略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相互呼应。在策划文化活动时,紧扣班级特色文化主题,确保活动能够体现和强化班级文化特色。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学科知识与班级文化融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四、结束语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班主任深入、认真地思考,并切实地付诸实践。在此进程中,班主任理应锲而不舍地持续探索与革新,不可以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这种独特且强大的作用,为学生精心创造出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如同温暖的阳光、滋润的雨露,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熏陶,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班级朝着和谐、进步的方向大步迈进,让班级成为学生们茁壮成长的温馨家园和坚实堡垒。

参考文献:

[1] 魏喜珍.凸显文化育人功能 助推核心素养培育——小学教育中立足核心素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探究[J].今天, 2022(23):0231-0232.

[2] 蒋迎芳.文化育人,浸润灵魂——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和思考[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2019.

[3] 韦培龙.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 2019(1):2.DOI:10.3969/j.issn.2096-3742.2019.01.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