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方法

金子玲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4年11期
兰陵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几种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人记事;教学方法;观察能力;细节描写

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主要文体之一,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这类文章通过叙述人物及事件,培养了学生的叙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关键。

一、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步骤,它不仅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核心途径之一,也是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敏锐感知能力的关键。写作不仅是思维的表达,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细致的观察和真实的积累对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尤为重要[1]。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可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掌握观察技巧,积累素材库,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质量。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细致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观察力。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挑选一位同学或老师作为观察对象,要求学生从外貌、神态、行为、衣着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甚至包括细节如眼神的变化、走路的姿态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学会捕捉和记录细节,并发现每个人身上独有的特征。对比观察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位同学并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面部表情或言行举止,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性化描写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事件重现”活动帮助学生强化事件描写能力。这种活动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素材,比如让学生复述他们经历过的一次班级活动、一场运动会或者家庭聚会的情景。在复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复述事件发生的经过,还要注意对其中关键细节的描写,如场景的变化、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等。通过这种情境重现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使事件更加生动、具体,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二、强调叙述顺序,理清文章结构

强调叙述顺序,理清文章结构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写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叙述顺序不仅决定了文章的整体架构,还影响着读者对事件发展脉络的理解和对人物行为的认知[2]。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叙述顺序的重要性,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范文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构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文章结构。时间顺序是写人记事类文章中最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这种方式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展开叙述,能够清晰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顺理成章地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典范文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在不同时间节点上,作者如何描述人物的行动、对话和情感变化。例如,一篇记叙某次集体活动的文章,可以从活动开始的准备工作,到活动进行中的高潮,再到结束后的感悟,循序渐进地展开叙述。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安排事件的先后顺序,避免内容混乱。空间顺序是一种按照空间位置变化来组织文章的叙述方式,特别适用于描写场景或描述人物在不同地点的行为。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运用空间顺序能够有效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和环境,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氛围。例如,学生可以在写作一篇记叙家庭聚会的文章时,按照从厨房到客厅再到花园的顺序描述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情感变化。这种写法不仅能增强文章的立体感,还能使情节更加丰富生动。因果顺序是一种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展开的叙述方式,常用于强调事件间的关联和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通过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展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决策和行动。例如,在写某次竞赛时,学生可以先描写比赛的准备过程,接着展现比赛的紧张氛围和人物的表现,最后分析比赛结果与之前准备工作的关系。这种因果叙述方式不仅能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注重细节描写,提升写作生动性

细节描写是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亮点,它不仅能够为文章增添生动的色彩,还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事件过程更加真实[3]。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着重强调细节描写的运用,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环境的细致描绘,帮助学生塑造生动的角色,刻画丰富的情节,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代入感。外貌描写是细节描写中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能够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详细描述,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脸部特征、衣着打扮、神态等,并注意这些外貌特征与人物性格、身份的关系。例如,描述一位沉稳的老师时,学生可以写“老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目光总是深沉而温和”,这样的描写不仅表现出老师的外貌,还传达出其内敛沉稳的性格特点。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而真实,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对人物的印象。动作描写能够展现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揭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教师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小动作中捕捉人物的情绪变化。例如,在描写一位焦急等待消息的人时,可以这样写:“他不停地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时不时望向门口。”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学生可以传递出人物内心的焦虑不安,生动展现出当时的情境。动作描写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还可以推进事件的发展,增强文章的戏剧性。语言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示其性格、情感及思想,是细节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人记事类文章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范文赏析及结合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葛志云. 小学语文写人记事作文写作指导 [J].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 (06): 17-18.

[2]任春华. 优化写人记事类课文教学“四策略” [J]. 江西教育, 2022, (09): 45.

[3]施国强. 优化语言 共振情感——写人记事类文章教学模式略谈 [J]. 小学语文教学, 2021, (30): 35-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