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水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策略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行,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局面。作为农村水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政策的要求。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也体现出新时期教学活动的改革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从创设主题、明确目标、读写结合三方面说明了农村水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策略,为该地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双减;农村水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引言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与重要地位。“双减”政策的推行,也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指明新方向。农村水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在全新的教学形势下,要根据政策总方向、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当地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群,让学生成为新课改以及“双减”政策的受益者。
一、创设教学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群时,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主题,在此基础上引出情境并让学生在任务中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从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入手设计任务主题,根据内容形成任务主体,引导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并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真正阅读能力并建立高效课堂,推动“双减”进程[1]。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师设计了“字词对碰”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思考文本的内涵与感情。教师还可设计实践类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带着感情读文章,夯实语文基本功并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获得语文学习乐趣。知识类主题任务侧重于字词句的理解。教师立足于主题设计任务群,让学生逐段朗读文本并还原其中的画面。学生要画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句子并与同伴交流,感受“学校”之特别;同时自主概括文本主旨并自选一处生活场景阅读交流。实践类主题任务侧重于阅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教师设计小组阅读活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带着感情朗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体会到文中“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幸福的学习生活状态,能够从关键词中把握情感。教师还可展示水族特色服饰以及本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把握文本感情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同时掌握了阅读方法。
二、明确任务目标,引导学生沟通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中依托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实用类的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2]。
以《观潮》一文为例,教师设计了“钱塘江大潮”核心议题并提供了《钱塘江纪实》《天下奇观》等同主体文本,形成了群文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实现预期目标。任务方案如下:第一,读出文本中的感情;第二,背诵3、4两个自然段,并说明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从中选择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并与同伴沟通交流;第三,根据《浪淘沙(其七)》,在群文中找出与诗词主题相关的句子并体会内在情感。当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观潮“现场”并深化文本阅读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表达感受。例如教师设计了“小小导游”活动,让学生以导游身份讲解钱塘江大潮。教师还可根据同主题素材,让学生以白族的民族视角,向广大游客讲解钱塘江大潮,清晰、详细表达个人观点。学生依托情境阅读群文,深化文本阅读认识并增强了阅读能力。
三、推动读写结合,深化教学任务成效
教师设计课堂任务群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创新层面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锻炼的机遇并提升训练成效。“读”与“写”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关系到学生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任务群也要关注到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巩固阅读习惯成果并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基于阅读主题设计读写结合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深化情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批注习惯,鼓励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并丰富学生审美意蕴,让核心素养扎根在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还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读写结合做准备。学生也能养成阅读习惯,做到日积月累,在写作中“下笔如有神”[3]。
以《珍珠鸟》一课为例,教师可播放朱哲琴《一个真实的故事》音乐作品并引出本次任务,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教师发布“配乐朗读”任务后,让学生总结珍珠鸟外形特征与内在心理活动。文本中有很多与珍珠鸟相关的细节,教师要求学生朗读相关文段并把握细节,同时在阅读中批注,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默读文本并总结“珍珠鸟信赖作者”的原因。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珍珠鸟可爱的句子并尝试仿写,深入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以读促写,能够深化理解并做到合作朗读。教师借机发布接力朗读、齐读等多种阅读任务,同时加入珍珠鸟绘画、文本批注等活动,让学生在读写结合氛围的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到魅力。在“以写促读”的过程中,可立足于此前读写结合进程,为学生提供与《珍珠鸟》类似的素材并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检索整本书中涉及到的动物以及自己对动物的第一感受,同时结合导语归纳整理整本书内容。学生立足于以写促读进程,关注文本关键内容并做批注,形成了批注的阅读习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任务主题“人与自然”引出下列活动:第一,以《珍珠鸟》为出发点,对比《画眉鸟》《黄雀》等整本书并找出不同点;第二,根据文本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段落,写出个人理解以及理由。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可随时记录,还能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批注方法,让整本书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而且,学生养成阅读与写作习惯的过程更顺畅、更自然,无需经过大量机械重复训练,贴合了“双减”政策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推行以及新课标的颁布,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定向引航。农村水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设计课堂任务群”作为新时期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任务群设计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突破重难点并真正缓解学习负担,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高文华. 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的策略[J]. 智力, 2023, (28): 29-32.
[2]关健, 张艳明. 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4 (04): 94-98.
[3]胥金毅.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四川教育, 2023, (0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