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

姬娟娟
  
中小学教育媒体号
2024年12期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兼庄乡中心校 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项目式学习凭借其鲜明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被视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专注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对项目式学习策略的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践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式学习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在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思考方向和实践指导,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项目式学习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着重强调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青睐,本文通过深入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进步以及创新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强调学习任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种设计能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能更直观地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着重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协作精神,实现从知识接受者到学习主人的转变,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策略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策略的实施至关重要,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项目主题则是这一策略的核心,这样的主题设计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活动为例,这一项目主题与学生的日常游戏紧密相关,更是培养学生空间几何感知的绝佳途径。

教师可精心策划一个“小小建筑师”项目,为学生提供多种形状和尺寸的积木,引导他们按照既定规则或自由构思进行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将亲身感受到不同形状积木的组合方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来优化建筑结构。直观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形状、尺寸、空间位置等几何概念,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师还可将分类、计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巧妙地融入项目中,搭建前,要求学生根据积木的形状或颜色进行分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分类能力,还加深了对形状和颜色属性的理解。搭建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计算所用积木的数量,或是比较不同建筑作品所使用的积木多少,培养学生的计数和比较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更能在实践中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在更高级别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项目设计,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1]。

(二)明确项目目标与任务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时,确立清晰的项目目标和具体任务是确保学习成效的关键,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数字》为范例,教师在启动项目前,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细致地规划项目的整体目标和细分任务。

项目整体目标可设定为: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0至10这些基础数字,深入理解它们的实际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手操作,探索数字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数的大小关系、数的顺序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的魅力,培养对数字的敏锐感知和浓厚兴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字知识描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数、时间管理等,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分组合作与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项目式学习中,分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确实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单元中的套圈游戏活动为例,这两种策略可以被教师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分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在套圈游戏项目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及数学能力,精心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旨在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开展深入的讨论与合作,共同探索如何运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游戏中的挑战。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无论是策略制定、数据记录还是结果分析,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实现真正的团队协作。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在合作中汲取了他人的智慧,实现共同进步[2]。

自主探究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套圈游戏中,教师可以启迪学生去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尝试在不同规则下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并分析数据,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结束语

总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这种学习方式深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技巧、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通过精确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挖掘项目式学习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马文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077461.

[2]吴晓亮.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微项目式学习[J].新课程研究,2022,(13):74-7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