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谈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摘要:为了更好地完善科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思维;教学建议
引言:《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具有强烈的前瞻性与时代性,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其更加倾向于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综合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与能力提升为导向,完善课程相关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小学科学的教育优势,推动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能力的进步与成长。
一、《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的主要特点
1.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科学课程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良好品格以及关键能力,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可分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以及探究实践与科学的态度责任等。以其中的科学思维为例。科学思维是指对事物内在联系以及规律特性的认知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表明,不仅应让学生具备一般的科学思维,如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比较与联想等,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加高级的思维模式,如模型构建与创新思维等。要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探索思路,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2.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
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与往年课程标准有所区分的另一个不同点。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旨在通过多学科学习活动的融合来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更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体系还淡化了以往的四大科学领域,转为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旨在通过更加细分的学科概念增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以提升科学科目的综合性。对于科学课程而言,增进综合性,就要注重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整合,并增进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领域往往是多态的,是多科目融合具化的体现,因而科学课程以及科学学习活动的设计也应如此,这也正是科学科目区别于其他科目的地方,其本身便与自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如果想要增强实践性,则应该从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应注重改变以往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并增进科学实验环节,增加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机会,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之中。
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明确素养导向的教学体系,并根据核心素养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如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以及责任态度是课程开展的核心。因而教师据此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分。科学观念的教学目标为: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清楚知识的具体应用。如不仅要知道磁铁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要清楚磁铁的具体应用等。对于科学思维,则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具体应用。如根据指南针的零部件,交流、归纳、讨论出制作简易指南针的方法。对于探究实践,学生则需要能够自主归纳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也要能够自主假设探究的方向以及有着大致的探究思路等。最后,对于态度责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积极性,应以兴趣为导向主动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
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可以据此设计相对应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实验,或者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并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思路,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合理锻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观念。
2.强化动手实践,促进学思结合
动手实践是学生在课堂当家作主,真正迈开传统束缚的第一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等都将更加活跃,学习也将更加高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增添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交流与引导,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点亮小灯泡》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引出小灯泡的话题,并随后将话题引至小灯泡的制作过程,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清楚小灯泡的具体原理,并为学生亲身示范小灯泡的制作。看到灯泡从无到有的过程,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于是活跃的教学氛围便形成了。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比如要制作小灯泡,应该从灯泡的原理以及作用入手,而不是囫囵吞枣,盲目地进行拼装等。
3.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评价是体现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以往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缺乏过程性与持续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可靠性。对此,教师应注重改善评价模式,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应以小学科学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以及探究实践等为基础,在学期的全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更加具体,如针对学生某一课堂中的实践表现,或者结合学生的不同思维点等等。除此之外,评价结果的综合也应更加全面化。不能如往常一般只注重期末成绩,而是应将学生们的日常课堂表现融入其中,将学生的进步以及思维成长等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使评价更加全面、合理。最后,评价还应注重遵循鼓励、引导的原则。要能够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科学素养方面的不足,并有效地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作用。
结束语:
《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在原有课程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与创新,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之下,教师也应注重继续完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同时以学生的思维成长与能力提升为核心,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宝俊.奠基佑成长 多元拓思维——理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四个向度[J].福建教育,2022,(27):11-14.
[2]喻伯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与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05):17-21.
[3]许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J].家长,2022,(09):171-173.
[4]王倩倩.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3):107-109.
[5]张鑫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开发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2):16-18.
[6]周奇雯.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