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谭娟
  
文理媒体号
2023年2期
重庆市巫溪县蒲莲中心小学校 重庆巫溪 405800

摘要:计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基础,是一项必不可缺的数学综合能力,从小学低段开始抓好数学计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低段教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一、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是三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1]。计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基础,但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几个的问题。

(一)教师的指导方法陈旧呆板

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字缺少明确的概念,需要教师要进行适宜引导。而大多数教师在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时,只是订正了这道题本身,没有深度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相结合。小学低段学生计算的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算法技巧。可是在教学中教师只灌输了计算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掌握算法技巧,明白算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不利。

(二)学生的自身学习兴趣不足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科目,计算教学对低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有较高的要求,而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求老师开动脑筋,把抽象的计算知识转变成小学生感兴趣的直观事物。枯燥的计算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疲惫和厌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实施策略

(一)激发计算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低段的学生,最大的优点是好奇心强,最大的不足是难以持之以恒。因此教师既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和热情,又要注意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1.培育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要进行多样化练习,通过游戏活动、数学竞赛、口算比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训练形式多样化,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将算式6×7改写成:二年级(1)班有7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2.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只有计算兴趣是不够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必要的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巩固拓展训练,坚持每天完成3-5道相关的题目,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过程监督、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时期是孩子性格以及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加强这一时期对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1.细心审题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必须养成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更要理解运算的顺序,确定好先求什么再计算什么,动笔之前在脑海中要有一个精确的构思,然后再动笔解答。2.认真检查的习惯。要求检查题目抄写是否准确,计算法则、运算顺序是否有误,养成积极的检查的良好习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检查之后,对于出现的问题,或者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的加以改正,并且找出错误的原因加以解决,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确保万无一失。3.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书写是现在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教师及家长要高度重视。书写规范就是要求学生们对于题目中出现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数字之间的间隔要严格的参照课本进行规范书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板书展示的时候要条理分明,书写规范,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

(三)重视口算训练、培养估算能力

熟练的口算是学生计算的必备能力,是下笔之前的准备,而计算方法中的估算就是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大致的估计,是对解题答案的检测,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1.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一定要尽可能使题目具有针对性、由易到难。比如,在小学低段,我们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反复口算。2.提高估算能力。估算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计算能力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强化估算意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巧妙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估算。比如,一盒口罩共20个,小明每天用3个,大约能用几天?引导学生经常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倡导一题多解、合理选择方法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数学计算方法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计算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仔细审查,找出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算数的加强,还要求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设计要求。计算方法就是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寻求,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解出正确答案,殊途同归,最终的答案是一样的。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来说,要准备出几种解题方案,一种行不通就可以试试其他方法,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小学低段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大都具有共性,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就能及时改正。例如:计算:6+3×4时,总有部分同学先算加法。但有时也会出现个性的问题,且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可以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先利用课下时间自己改正,老师再次检查,发现问题重新分析订正。[2]

三、小结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从小学低段开始就要不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以及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计算解答习惯。这样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以数学为工具的用到数学计算能力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郭涵.根植大地的教育变革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0.

[3]朱学清.朱校长与幸福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