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应用

陈瑞芬
  
文理媒体号
2023年4期
漳浦县狮头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211

摘要:闽南童谣是以泉州方言为基础,口口相传的艺术表现形式,朗朗上口,拥有其独特的韵律与文化,是幼儿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具有实用价值、认知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开展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提升幼儿对闽南童谣文化的感知与兴趣,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文化自信。本文通过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文学活动的课程实践,从游戏性,艺术性方面进行了设计论证,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融入了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探索出了符合当代教育规律、幼儿成长规律和提升园本课程内涵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闽南童谣;幼儿游戏;教学融合

1.闽南童谣的深刻含义和教育价值

闽南童谣源起闽南地区,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歌童谣,是闽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闽南童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将具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闽南方言加入其中创作成独一无二的闽南童谣。其特有的趣味性、游戏性、韵味性、艺术性和哲理性深得大众喜爱,广为传唱。具有悠久历史的闽南童谣在2008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内容大致分成时政、育儿、游戏、动物、植物、想象、节气、民俗、趣味等;从体裁上则可分成摇篮曲、描述式、问答歌、调、谜谣、绕口令等;从演出方式上可分成念谣、唱谣、戏谣、舞谣等。活泼、诙谐、幽默的闽南方言和谚语创造出丰富和多样性的音乐节奏,以生动有趣的歌谣形式来带动小孩的积极性,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文化。[1]

闽南童谣是闽南地区文化的载物,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人民生活的灵魂,对于闽南人民而言,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每一个闽南人的责任与义务。而闽南童谣则是以歌谣的形式讲述着闽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朗朗上口和最直接的方式演绎着闽南文化,表达着闽南乡情。闽南童谣作为成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启蒙素材,幼儿通过成人的教育、演绎从而了解闽南人民的风俗文化和感受闽南人民的生活习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渲染下,使得闽南文化深入幼儿内心。

2.闽南童谣融入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现路径

2.1立足本土,精挑细选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口口相传多年,种类繁多,其内容情节参差不齐,有积极向上、丰富有趣的童谣,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拗口难懂、过时粗俗的成分存在。因此,在选择童谣素材方面,园区与老师需要做好实际调研与材料准备,在众多的童谣素材中选择内容有趣、语言幽默、娱乐性强、文化知识丰富、兼具本土化特色和通俗易懂的童谣素材。幼儿阶段是人生阶段的基础关键期,对于幼儿的性格养成极其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规范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需要教师加以引导。[2]因此,在选择童谣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兼顾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辅以健康的价值观,充分将闽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抑扬顿挫的吟诵以及童谣背后的历史韵味有效的融合,同时传授幼儿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以童谣的授课形式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只有健康向上,丰富有趣的童谣内容才会更加吸引幼儿的兴趣;只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才会更加适合幼儿教学。童谣浓厚的趣味性与娱乐性,使得幼儿充满新鲜感与参与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从而感知童谣的魅力,感受闽南地区浓厚的文化。

2.2深化内涵,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幼儿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基础。闽南歌谣的授课形式与一般的授课形式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现代的小孩基本上都使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对于本土的方言甚至听不懂更不用说用方言来进行日常交流。闽南歌谣的授课形式,以闽南方言为基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语调来进行教学,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因此来学习闽南话,传承闽南方言。其次,闽南歌谣的学习内容包含了闽南本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生活习惯、节气节日、地方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歌谣的学习过程中来学习闽南本土文化习俗,如《扒龙船》来学习狮头本地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五星红旗我爱汝》来表达闽南地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等。另外,对于幼儿来说,视听觉感官参与是比较突出的特征。幼儿的天性容易受新奇事物的吸引,同时幼儿又具有爱模仿的特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等辅助手段将童谣做具体的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感以及可爱的动物图片、视频和音频效果可以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频繁的视听觉感官参与感对于助力幼儿透彻地理解童谣的意义有着不容低估的作用。幼儿园的楼梯廊道环创也结合班级开展过的闽南童谣活动进行延申,日常的环境渲染和氛围给幼儿创设了一个闽南语境,更能深入了解闽南文化。

2.3创新载体,融入游戏代入角色

游戏作为幼儿园常用的授课手段,对于小朋友吸收知识和交流沟通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在身体上,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使然,在进行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顺应幼儿的天性,同时与闽南童谣的韵律相结合,来带动他们的运动觉参与,从而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体态律动的魅力,而且教师也可将童谣的意义融入到身体语言中,让童谣的游戏教学带给幼儿更多的趣味感。这种边唱边跳的韵律感,可以有效增强幼儿对于闽南童谣艺术魅力的感悟。闽南童谣与民俗活动的相结合,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完美的展现。民俗活动是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它是发扬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所蕴含的地方文化内容可以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使童谣更具趣味性、生命力与活力。在语言上,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黄金周期,语言表达在幼儿游戏教学中,除了韵律感的培养之外,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幼师不可忽视的环节,言语觉的参与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闽南童谣的闽南话不仅可以让小朋友深切感受闽南语氛围,同时增加小朋友说闽南语的次数,提升对闽南艺术文化的传承质量。[3]在反映程度上,通过学习童谣,小朋友初步了解童谣中相关角色的闽南语词汇,借助情境演示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儿歌作铺垫。完整了解童谣故事内容,以童谣中的角色故事等展开游戏,如角色扮演、动作模仿、演唱接力、你说我猜等游戏方式来加深小朋友对闽南童谣和闽南语的掌握程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参与到其中,来学习闽南文化和感受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3.闽南童谣融入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思考

文化的传承与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者们永远的任务。闽南童谣与幼儿园游戏的融合,不仅展示着对闽南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更是让幼儿在轻松与欢愉的状态下学习体会闽南文化。各种有趣的童谣丰富了童年,填充了年少时的梦,给儿时的岁月增加了五彩斑斓的色彩。童谣作为一种通俗明快、浅显易懂的语言形式,在世界各地都留有记录,歌谣的形式便于传唱,富有韵律的节奏朗朗上口,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所以一直持续至今。[4]闽南童谣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处境,将闽南文化带入幼儿教学中,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游戏作为日常的幼儿教学手段是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有利途径,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童谣与游戏结合不仅促进幼儿的语言发育,扩大幼儿词汇量,同时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培养思维能力。闽南童谣与游戏的融合不仅仅是幼儿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这给我们幼儿教育事业开拓了新的赛道与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林芳泳. 闽南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探研[J]. 成才之路,2021(4):106-107. DOI:10.3969/j.issn.1008-3561.2021.04.050.

[2]林红梅. 以闽南童谣为载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3:735-741.DOI:10.26914/c.cnkihy.2023.013287.

[3]张萍.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路径分析[J].教师,2022(32):60-62.

[4]陈玓瓅.闽南童谣游戏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