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智能制造是中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高等院校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将其作为传统线下课堂的补充和扩展,是培养智能制造高级技术人才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构建健全的、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效落实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令其能够灵活地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基于此,该文对当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措施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职业学校机械类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是奠定学生的机械加工基础能力,为各类机械企业培养一线机床操作工人。这个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及目标的达成。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国家智能制造规划要求,通过研究分析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成因和解决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本课程教学过程,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
1 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教师,由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在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学生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较为被动,知识研究精神的缺乏导致其学习积极性较低,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学习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的不活跃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无法通过互动与学生建立关系,所以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方案。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且缺乏创新意识,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实践效果通常不太理想。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任务,但其教学效率较之计划还相差甚远。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就当前的高职教育发展情况而言,其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导致基础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对知识的研究兴趣也没有被激发。受知识探索精神严重缺乏的影响,所设置的课程任务中存在大量抄袭情况。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其办学宗旨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从而为相关领域输送大量实践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优化措施
2.1 建设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一是要结合团队建设目标和自身基础或特点,每个团队成员合理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制定能力提升方案;二是以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为核心和引领,建设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作为教学创新团队而言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教学能力水平;三是以国家和省技能大师为核心,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大师在技能攻关和绝技绝艺代际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工匠精神、高超技艺、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实训优秀团队;四是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专家为核心,通过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活动,打造技术创新优秀团队;五是以创新创业导师为核心,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与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理论功底、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精通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2.2 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令其可以凭借对应的专业技能实现就业,在社会上找到立足自身的地方,同时得到较为长久的发展潜能。所以就业也就成为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这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立教学目标,明确引导学生发展。在该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先对社会与企业进行调查,利用目前社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相关企业调研结果,了解机械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等各级别工作岗位在招聘方面的具体要求;还可以调研本院校往届毕业生的社会就业发展情况,按照调研结果对应调整教学目标,全面优化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进一步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相关合作企业中的专家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企业发展及相关人才需要,判断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符合相关企业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2.3 规划智能实训室建设
在智能设备的购置中,应充分认识到,高端智能设备,不仅是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需求,更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也是区域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如果课程教学内容始终处于低级低端,教学质量将不能保障,必然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各地,企业的装备领先于职业学校,且装备数量较多,规格齐全,智能实训室建设时,要围绕智能制造整体规划,量力而行,以“智能制造”为重心。专业应该建立长远发展规划,寻找地方政府支持,找到对原有设备正确处置的方法和途径,将实训设备空间腾出,为先进实训设备的引入提供支持。对于原有的破旧设备,可以作为学生拆卸、维护等的技能培训设施,也可以规划纳入智能设备中,用于学生智能创作、开发制造。在智能设备的布置上,要有综合实训整体布局理念,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技术提升需要。在充分调研设备的需求量、功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配置及摆放,达到“1+1>2”的设备应用效率,同时也为专业教学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课后复习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智能制造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对智能制造模式的可视化了解,充分运用课中所学的知识点,回答在线作业中的各类问题,实现对智能制造理论基础的复习和巩固。教师通过在线成绩分析,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智能加工技术为例,在线上课堂教学中介绍制造加工过程的智能预测方法后,布置视频作业,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简述铣削加工中振动的来源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的智能加工知识,结合“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其他专业课程内容,通过手写、思维导图、图文描述等多种形式完成,并在线提交电子版或线下提交纸质版作业。根据在线学习平台中的作业成绩统计,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智能加工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结束语
智能制造时代,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组成结 构、知识体系、教学保障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适应 新的所需,是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探究课程教学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意义,提出有意义的教学策略能够为课程教学变革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穆龙涛,邬凯.“双高计划”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20(04):1-5+35.
[2] 夏添儒.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现代农机,2020(06):35.
[3] 李玉红.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245-246.
[4] 黄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化[J].就业与保障,2020(20):67-68.
[5] 刘相权,李启光.OBE理念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