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思维促语言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李婵娟
  
文理媒体号
2023年5期
株洲雅礼实验学校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度推广的背景下,落实好英语课堂教学是相对重要的工作。初中英语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在此期间强化英语教改的效果,需要从现实出发,基于思维促语言视角,科学尝试创新方法,增强教学改革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分析以思维促语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借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初中英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维品质;提升策略

引言:研究发现,初中英语是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讲,设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核心的战略。现实中需基于“立德树人”新形势,将学生思维品质提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现实了解到,这方面工作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开展中,老师的思想比较守旧,相对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教学,丧失了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教学有效性。为此,新时期的课堂教学需将思维品质提升作为基调和主体思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思维品质提升的价值

思维是认知的核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中,英语思维水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英语知识的把握能力。基于此,初中英语教学期间,学生思维品质提升非常关键,属于后续英语学习的基础,对增强英语学习能力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一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系统学习夯实基础。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系统理解,借助系统性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发展储备知识,使其步入英语学习的良性轨道,保障英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还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助力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品质过程中,需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重视“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可借助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真正启发学生的目的,从而科学强化教学效果,确保教学改革的实现。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2.1忽略学生发展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都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而现阶段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所以会过分关注英语考试成绩,学生真正的英语素养关注度较低,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未得到体现。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教学体系中会相对被动,丢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该现象产生与教师意识、教学方法不匹配当前教学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实际教学活动中,因为教学定位的失误,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合理提升,从而让英语课堂有效性降低。

2.2忽视创新教学

现实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守旧的教学理念以及生硬的教学模式会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初中英语教学离学科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初中英语教学中,为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老师除了要负责好知识传播外,还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强化学习意识,积累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借助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1]。从教学实际了解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值得推广,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处于机械学习的不佳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需积极改变初中英语教学,将英语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改变学生长时期机械学习的状态,在此前提下促使学生能力有效发展,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让课堂保持应有的活力。

3基于思维促语言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3.1创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优化期间,需积极创新教学理念,设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科学强化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特色化,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夯实基础。在实际教学阶段,要秉承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思维品质,采用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实施口语教学期间,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引导,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确保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保障课堂效果。新时期,创新课堂理念需侧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和善于提出质疑,促进学生能力全方面养成,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3.2完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采用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在提高思维品质的同时,助力学生知识的内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期间,可多借助“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可在教学实践中多实施融合教学、渗透教学或者合理打造互动教学氛围,确保英语教学有效性。例如,可在课堂教学期间将提问作为以思维促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二次追问”等有效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上只是做简单的说明,新时期基于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可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下面将进行举例分析。

3.2.1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全面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的方式相对固化,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比较少,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比较明显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没有被激发,导致学生深层次探究英语知识的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需对教学过程全面改革,以平等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借此保障教学有效性。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基于学生的需求去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思维促语言,保障教学合理性。作为英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职责,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最大化推进教改的实施,科学呈现教学优势。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单元都有 一定主题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可借助创设特定情境方式,推动英语教学的实施。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相关内容学习时,为保障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和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借此优化教学体验。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Who is your most favorite sports star?”或者是“What’s your favorite exercise?”等。让学生自由回答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机会,是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保障。

3.2.2 制订个性化教学目标,合理催化学生参与意识

结合传统教学效果可知,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难以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严重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基于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实践中,要对教学方法合理创新,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清晰的目标,实践教学期间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意识到个体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借此助推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2]。基于这样的目标和教改前提,教师要结合改革任务以及学生发展实际,制定贴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规律,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化、特色化。现实教学中,要针对性地讲解知识,采用多元化学习方法,有效改变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积极去优化教学改革的结构,借此凸显课堂教学的魅力。

以“Heroes”教学为例,初中学生是拥有英雄主义情怀的,对待事物十分热血,但同时也比较冲动。基于学生这样的性格特点,当对“Heroes”一课内容讲解时,可以优秀运动明星举例,在学生崇拜英雄的情感下,渗透相关的知识点。本次课程的设计,与学生情趣点是比较贴合的,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在吸引学生兴趣后,教师可开展后续工作,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相关的语法和重点词组,借助科学的方式,总结课文内容,完成课文限时阅读,增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情感,对学生英语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有极大的帮助。

3.3.3 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保障英语课堂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可应用挖掘文化资源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得以提升,同时强化英语课堂效果。英语作为外来科目,学生学习难度大,为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现实教学中不仅要设法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要实现文化的渗透,确保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而达成科学育人的目标[3]。在全面优化阅读体系以及教学过程阶段,需将书本中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取出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掌握其中的差异,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提高这方面的思想境界,看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借助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为学生发展提供较多的助力。引导学生全身心阅读和赏析文章中的文化要素,提炼出丰富的语言,借此助力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人教版教材中有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因为单元涉及的领域广泛,其中涉及文化、节日和宗教信仰等,所以在开展教学期间,需注重课本中文化要素的挖掘,借此提升英语课堂的价值。

例如,“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文章中对中国的Beijing/Tian’ an men Square/ The PalaceMuseum/Hutong等进行了介绍,而介绍Malaysia时,也细致描写了Malaysianyellow noodles/Georgetown/Weld Quary/paragliding等内容。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辅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Unit 4 What’ 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教学期间,可侧重于文化艺术的不同偏好(Talk about preferences),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4]。在“Unit 5 Do you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实践教学期间,可通过中西国家街道文化的对比以及英雄人物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以及多样性,加深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同时,让学生成为本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3.3.4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创建高效的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中,为达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可结合学生发展实际,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并创建高效的课堂。站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想要促使教改的顺利实施,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科学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内涵,有效分析教材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初中英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经常性地组织互动性活动,磨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突出学科教学的优势,科学强化教改课堂的效果。当学习“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相关知识时(八年级),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角色朗读文章,通过问题追问的方式,保障教学课堂的互动效果。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为:“What problem will be ifthe robots appear in our life?”等。

除了以上方法外,也可使用小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实施不规则动词讲解时,为保障学生有深刻的认知,可给每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其各负责收集20个不规则动词,然后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习效果实现质的飞跃。

3.3优化教学载体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重难点较多,为保障教改的顺利实施,发挥以思维促语言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阶段,需注重对教学载体的优化,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属于系统性教学过程,老师需要沉住气,利用恰当的契机适当引导[5]。不断创新教学载体,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借此调动学生热情。如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联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程中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提升教学品质。开展阅读教学阶段,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PPT,同时借助“问题导向”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对比优化。针对难度较高的内容,可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探究素养。

3.4健全评价机制

最后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也要跟上。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仅要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也要做出改变,借此增加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评价中,要摒弃单纯看“分数”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小组测评和学生自评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借此实现教学改革的全面升级,为优质的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夯实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学,要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主要目标,积极应用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思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期间,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且生动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保障。研究发现,可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评价机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深度优化课堂教学载体等方式,加快以思维促语言的教学进程,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章健. 主题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研究[D]. 江苏:江苏大学,2020.

[2]陈倩兰. 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

[3]王彤彤.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微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9.

[4]许青,朱毅.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4):279-280,292.

[5]邱雪娟. 教育改革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9):88-8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