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卫君君
  
文理媒体号
2023年7期
河南省栾川县赤土店镇初级中学

摘要:多文本阅读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有着更直观、更高效的作用,它的教学广度、教学深度以及切入点的选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整合、拓展、迁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得发挥语文课堂的主体优势呢。我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即:“引、析、比、得、用”五步教学法。

关键词: 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一、多文本教学中“五步”教学法的探索

我校的多文本阅读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从茫然无绪到依葫芦画瓢,到举一反三,再到自主研发出“五步”教学法,过程虽然曲折艰难,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体现。什么是“五步”教学法?即:“引”、“析”、“比”、“得”、“用”。

(一)“引”:采用播放视频、播放音乐、展示图片、作者生平简介、作品创作背景等多种方式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析”:对统编教材中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重点、知识疑难点、中招考点、学生兴趣点等进行汇总、分析,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解决,然后用板演的形式展示成果。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由老师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解析。

(三)“比”:孙绍振老师在《名作细读》中指出:“要进入作品深层加以分析,就要从天衣无缝的作品中找出差异,揭示矛盾,提出问题。”[1]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后,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这些知识点与《多文本经典读本》、《多文本精编练习》中相关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对比分析并进行展示。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比较模糊或者认识不够深刻,由老师采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对比、解析。

(四)“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分析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文本中的呈现,将自己的所得所学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进行展示,由老师予以评价。

(五)用:在每一节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例如小练笔、心得体会等,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

二、“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第一步:“引”。以俗语“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引入课文。第二步:“析”。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让学生理解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的方式叫讽喻。再由教师小结讽喻的定义和作用。第三步:“比”。先将《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做对比,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的进言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讽喻的方式,而诸葛亮则采用了诚恳直谏的方式,从而得出“讽喻法”与“直谏法”的区别。再将《多文本语文经典阅读》中的《苏世长讽谏》《优旃反语谏秦王》《赵普直谏》三篇做对比,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现,针对“劝谁”“劝谏目的”“劝谏方式”“劝谏结果”一系列问题进行解析。第四步:“得”。由以上篇目的解析得出古人劝谏的技巧,由学生畅谈学习心得。第五步:“用”。结合学生实际,以“中考在即,有的同学依然沉迷于网络游戏,请你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任意一种劝说技巧来劝告他”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即兴发言,以供借鉴。

(二)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第一步:“引”。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步:“析”。分析苏轼在承天寺做了什么?引发了他什么样的感慨?为什么会引发他这样的感慨?第三步:“比”。把《记承天寺夜游》和《武昌九曲亭记》《书上元夜游》作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文中都有大量的写景画面,而写景是为了更好地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第四步:“得”。由分析得出苏轼无论是被贬黄州还是更偏远的儋州,他都能够游历于山水之间,写下大量的诗词和游记类小品文,做到寄情山水、忘却烦恼,乐观从容、旷达自适,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第五步:“用”。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学会记叙、写景、抒情于一体的作文手法,写作中还要做到叙述完整、表达清晰,描写到位,感情真挚。

(三)以《<世说新语>二则》为例。第一步:“引”。以网络热词“别人家的孩子”为话题,引发学生的议论。第二步:“析”。谢道韫如何回答叔父的问题?陈元方如何应对父亲的朋友?分析其言行,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点和长处?在表现其优点和长处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第三步:“比”。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作比,通过对孔融的儿子和谢道韫、陈元方三人之间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对比,还有侧面描写的效果对比,找到不同之处,归纳相同之处。第四步:“得”。通过对文中三个人物的分析,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地描写突显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即别人的反应加以辅助。第五步:“用”。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写人技法来补写故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让学生根据文意填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中缺失的句子。对比原文“唯戎不动”,让学生品析原句的妙处,并在写人作文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步”教学法的运用,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又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它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具体的阅读内容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建立阅读意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阅读效率和效果。[2]让我们以多文本为依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为目的,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唤醒灵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陈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多文本经典读本对统编教材辅助作用的研究”(立项编号:DWBYD20010314)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