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

刘金婵
  
文理媒体号
2023年7期
辽阳市弓长岭区教育实践培训学校 111008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单元内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单元整体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价值开始追求育人为本,强调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成为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情境下理解学习实践,构建整体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选取和组织学习材料的学习单位,教育主题相对集中,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这就给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学情,采用恰当学习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实施,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必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要点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单元教学目标要能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有效指引,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教师要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全面把握,对教材单元内容、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立足学情,提炼出其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必须彰显本单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体现出主要的学习任务,并在单元的课时教学当中可以逐一落实。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着眼点要在学生的“学”上。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设计之前,教师要分配好每课时的目标,并确定每课时的主题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课时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资源、活动、方法等,并且要保证各要素的内在统一,使每个要素都能为目标服务。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进行统编版五年上册“我们一家人”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提炼出单元活动主题之后,设置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设计出具体活动,用清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家庭生活实际自主选择。在“我给家人点赞”实践任务中,学生可以在“父母一天的工作”、“计算家庭一年的收入开支”、“找找家人的闪光点”三个活动中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走进具体的家庭事务,体验父母的辛劳,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些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都来自于生活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更能入心,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教学评价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运用过程性与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实践过程、活动质量等多方面、全方位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有效引入家长、社区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单元整体教学评价重点是在表现性评价指导之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改进方向和方法,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单元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体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可视化。教师可以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当中引入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学习。例如,学习统编版五年上册“我们一家人”时,在课前实践活动“探究中华好家风”中,需要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对家风内容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初步的认知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风内容、表现形式、时代意义等方面去搜索资料,并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整理收集有关家风的内容。学生通过个人美德、家庭美德、处事美德等方面完成思维导图,更容易对家风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有更生动的理解和感悟。

2.加强小组合作,发展综合素养

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或直接向学生布置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沟通理解、活学活用,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同成长”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规。教师制定小组探究学习活动评价量规,学生根据评价量规开展前期的班规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制定班规——全班讨论制定班规各个环节的学习,并利用QQ空间日志分享学习日记。要求学生要结合本班级几年来存在的问题制定班规,有效地融合了《我们班四岁了》一课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进行小组学习评价活动,学生根据评价量规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同伴和家长根据学习日记进行互动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能够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注重课外实践,促进活学活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组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促进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实地考察收集环境污染资料,进行走访了解问题成因,讨论污染的危害和解决方案;并同时收集可利用的废品和材料,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变废为宝。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还切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与组织形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冬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J].中国新通信,2020,(05):158.

[2]王芳.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小学生法治实践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24.

[3]雷劲.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刍议——以《我们是一家人》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1,(34):48-50.

[4]王玉萍.小学道德与法治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养[J].教育观察,2020,(47):86-8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