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中年级英语项目式学习(PBL)实践研究

——以广州教科版三年级下册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为例

杨燕晶
  
文理媒体号
2023年7期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其可行的实践路径包括:一是确定项目主题,引发学习动机;二是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习理解;三是执行项目任务,亲历实践应用;四是展示项目成果,鼓励迁移创新。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项目式;小学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英语学科需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1]。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英语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技能和策略,在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去获取信息、协助交际、帮助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指学生通过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建行自我知识重构,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探究过程。项目式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一般由主题、活动、实施和成果四大要素组成[2]。在项目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鼓励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运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能力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英语课程标准,2022)。

一、确定项目主题,引发学习动机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选择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项目式主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实际操作时,要深入研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乐趣,利于他们充分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分享项目成果”[3]。以广州教科版三年级下册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Period 3)为例,依据本模块的主题Fruit、课文中Ben’s mom is making a salad的情境和融合前三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等内容,设计了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项目课题,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水果,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

以下是四个模块的英语知识内容。

二、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习理解

项目任务涉及的内容往往比较全面,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多,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和分配任务时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次项目任务选择了广州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作为导入,联系Module 1, Module 2 and Module 3的语言知识来设计项目任务,将任务细化拆分成学生感兴趣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所有需要复习的内容,如单词、短语、句型分给各个小组,并让组内成员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复习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构造英语知识体系。本课题设计的任务包括1)认识水果;2)挑选制作水果沙拉的类型;3)了解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骤;4)确定水果沙拉所需食材;5)制作水果;6)展示成品。学生通过复习课文的单词认识水果和数词等知识,通过询问老师、家长,翻阅书籍、报纸、字典,查询互联网等方式搜索做水果沙拉的相关资料。项目的最后,教师给出项目完成后的激励机制——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和最美味的水果沙拉进行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切身地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三、执行项目任务,亲历实践应用

项目式学习以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究活动,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4]。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的教育理念。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一致,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内化学科知识,最后实现迁移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在PPT上提供水果类单词、食材类单词、问候类句型“Hi…How are you? I’m fine...”、询问位置句型“Where is/are...?”、询问价格句型“How much is/ are...? ”、等学习理解类的知识话题供学生备用。教师指导学生分好小组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任务,讨论调查方法,制定分工和调查进度表。小组合作填写任务单,最后完成英语口头表达的小组作品。

以下是完成水果沙拉的大概过程:

四、展示项目成果,鼓励迁移创新

项目成果是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项目成果形式多种多样,有研究报告、演讲与陈述、视频展示、文艺表演等。在教学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生成和展示项目成果,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核心知识,训练核心技能,确保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本课程中项目成果展示是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共同制作的水果沙拉(见表2),成果展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操练已学知识。然而,项目式学习中成果展示的意义、迁移与创新,难以快速实现,这需要经过学生长时间的积累与总结。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迁移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整合旧知,立足于整体,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以往所学过的语言知识的机会,实现正迁移。

本文探索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项目式学习对于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研究了项目式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实例,展示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小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我们看到,小学阶段的项目式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项目的实施往往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项目实施耗时较长,学生不易保持注意力和兴趣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不断优化和改革教学方法,而研究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为教学提供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2]邓 彤. 小学英语项目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21.

[3]杨明全.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21(2): 57-63.

[4]蒋玉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要素与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20(04): 58-61.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2023 年度课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中年级英语PBL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2022147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