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国家数字化转型背景与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包含培养环节层,培养平台层和培养方法层的三层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双创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数字化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重要性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强调了高校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各行各业开始逐渐融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人、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变得尤为迫切。数字化视域下的双创教育将成为高校的重点任务,以满足社会对于适应数字时代挑战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1-3]。
2.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目前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缺乏多层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多数以选修课形式,缺乏明确的创新创业考核评价体系。
2.2课程教学内容中数字化技术培养不足
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虚拟现实、数字人、元宇宙等数字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和平台,例如在“互联网+”大赛,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项目宣传和推广,产品数字化建模与虚拟展示等,以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然而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多数集中在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讲授与应用实践。
2.3数字化创新创业教学平台有待完善
目前尽管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平台的内容和资源不够全面和多样化;其次,平台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缺乏个性化和互动性的教学元素;此外,数字化创新创业教学平台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3.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在充分调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的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培养环节层,培养平台层和培养方法层,如图1所示。
双创人才培养环节包括课程教学,能力训练,素质提升,实战演练,评价反馈。培养平台层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双创人才培养各环节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双创训练平台、双创实战平台、效果评价平台。培养方法层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基础,涵盖了人才培养中的一系列的模块和方法,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效果的评价。
4.数字化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4.1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双创人才体系应根据社会行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核心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为了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需涵盖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实践,具体可以包括创新思维、商业模设计、风险管理等内容。跨学科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着眼于打造专业特色,推动学科融合与创新。
4.2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数字化教学与实训平台
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包括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双创训练与实战、效果评价等多元数字化教学与实训平台。多元教学实训平台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互动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管理、虚拟的实训环境、移动学习支持、实时学习数据分析与评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能够提供数据支持和评估,帮助教师和学校进行教学改进和质量评估。
4.3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关系
双创人才培养需要以行业与企业技术、技能、知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需求为导向,融合汇聚行业企业优质科技资源,搭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同平台。可以采用联合开发课程、引入企业教师支持、校企合作组织创新创业赛事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欣.创新创业能力下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视界,2021,(28):152-153.
[2]鞠安琪,李夏.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产一体,赛教结合”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化产业,2022(08):144-146.
[3]邸杰.应用型高校多元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4):75-77.
基金项目:1.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赋能下在线学习参与度智能评估研究”(B/2022/01/166) 2.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基于OBE理念的程序设计类一流课程质量提升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2021-C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