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薄常宇
  
文理媒体号
2023年12期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教育改革旨在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培养更具综合素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本文重点讨论了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育理念、结合地方特色等方面的策略,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综合素养;传统文化

引言: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方面表现出色,但在综合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亟需提高。教育改革应当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展开,从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

1.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汇集文学、语言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学科的资源,以培养综合素养高、跨学科能力强的学生,高校应该将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教育体系。例如,通过跨学科课程,我们学生可以在文学研究的同时学习语言学、哲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使我们具备更丰富的知识背景。文学专业不再仅仅关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还需要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入教学中。例如,文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因此,高校可以鼓励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合作,开设跨学科课程,如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媒体、文学与心理学等。为了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和我们学生参与跨界研究和综合性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文学作品与社会问题的关联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我们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深入研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制度体系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同时优化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这两个方面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传统的文科教学模式通常以讲座和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元素。在新文科时代,需要更加注重我们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际应用。因此,高校可以尝试引入问题驱动学习、小组合作、实践课程和在线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研究项目,让我们亲身体验研究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灵活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新文科背景下,应当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可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了解我们学生对人才的需求,将这些需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包括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团队合作等,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综合素养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实习、社会服务等各种学习机会[2]。这些机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出版作品、参加竞赛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术成就。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竞争力。高校应该鼓励学生提供反馈,以帮助不断改进教育质量,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定期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

3.革新教育理念,加强落实语言实践教育

传统文科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文学作品分析,但在新文科时代,作为学生需要更广泛的素养。因此,高校应该革新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思维、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掘潜力,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语言实践教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口语课程、文学翻译、写作工作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学术研究等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养。在新文科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技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3]。

4.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当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发展的空间。不同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高校应该根据所在地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如果学校位于一个具有丰富农耕传统的地区,可以开设农耕文化研究课程,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相关的实践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是传授文学知识,还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高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授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培养文化自信,此外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项目,如传统戏曲、书法、绘画等,以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为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4]。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创意项目,如创作文学作品、设计艺术品、策划文化活动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改革不仅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注重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革新理念、结合特色和加强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文科时代,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全面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具备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才,还能满足社会对综合素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高校文科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1,(2),45-50.

[2]李华.新文科时代高校文科教育创新研究[J]. 高校教育研究,2022,41(5),72-76.

[3]张文静.传统文化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1,(3),58-63.

[4]陈明.高校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J]. 教育研究,2022,(1),31-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