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

莫军
  
文理媒体号
2023年12期
重庆市梁平区福德学校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德育的引领下,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美术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就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展开研究和讨论,以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美术教学;德育;融入策略

引言:“立德树人”的内涵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指的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这一教育理念对实现中国梦、推动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内涵,从多角度、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落实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义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在无形中实施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和精神风貌,如毕加索的创造力、梵高的热情和坚持等,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树立起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追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其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社会和人类情感的表达,其中充满了道德哲理和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善良、美好和正义,培养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具备健康的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最后,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独创性,而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二者的融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欣赏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欣赏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美术能力,只有学会如何欣赏美,才能更好的认知美,理解美和创造美,体会到美术学科的无穷魅力。《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美术欣赏教学当中,透过美术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

例如,在教学《标志设计》的内容时,其中涉及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教师可以先以欣赏教学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关于奥运会的历史、精神以及举办意义等信息,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书法的点画之美》或《寄情山水》等与中国艺术相关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古代杰出的绘画作品或古老民间艺术,带领学生欣赏艺术创作的同时,讲解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沉浸式的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精神和纯真的性格,实现素质教育下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

(二)在绘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占据较大的比重,包含素描、中国画、油画等多种美术绘画形式。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绘画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将德育元素体现在艺术之美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3]。

例如,在教学《画家笔下的色彩》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色彩的特点和色彩运用,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表达内心情感,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创作的快乐,萌生对世界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友善”、“爱国”等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并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你心中的友善是什么样的画面?哪些色彩可以表现出友善?如何在画面中传达友善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以友善为主题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外,还要注重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定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当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

例如,教师可以在“世界环境日”到来时,举办以“保护环境”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制作一些保护环境的告示牌或手抄报,带领学生把告示牌放置校园的水池边和草坪边,评选出几张好看的手抄报,贴在学校的展示栏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结论:总而言之,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只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才能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美术教师要主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从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两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出美术课程的育人效果和优势,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塑造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陆美玲.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6):4.

[2]俞存沛.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 2021, (30):P.91-92.

[3]马金龙.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 2021.(1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