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孙杰 邢海斌 朱永丽
  
文理媒体号
2023年12期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江津 402260

摘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随着就业形势的快速演化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出现了一种“慢就业、懒就业”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就业市场信息不足、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缺乏、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应对策略,涵盖了加强教育与指导、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创业精神、建立职业规划体系以及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等方面,以期对解决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就业形势;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受这一变革的影响。然而,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的现象,即在找工作时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在就业选择上表现出迟疑和懒惰。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归因于多种原因,包括就业市场信息不足、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缺乏、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等。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慢就业、懒就业的原因探析

(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足够了解

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变化性和竞争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足够了解,这一现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愈发引人关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就业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往往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目标,导致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过于依赖学校的招聘信息,忽略了自主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性。这使得他们难以了解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在就业选择上犹豫不决,常常陷入拖延的状态。

(二)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

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是导致他们“慢就业、懒就业”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的是理论课程,实践项目相对缺乏及与企业的实际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对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缺乏了解,缺乏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大学生可能面临着实习机会的匮乏或质量不够的问题,缺乏真正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就业态度,不愿从基层岗位开始,导致他们对包括实习和初级工作在内的机会持消极态度,错失了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造成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三)缺乏就业的动力和积极性

大学生缺乏就业的动力和积极性是导致他们“慢就业、懒就业”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工作缺乏现实了解,对工作内容和要求存在片面、不准确的认识,认为自己在大学中接受的教育和知识足以让他们立刻获得优越的工作条件,从而对低薪、基层工作持有抵触态度。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从基层就业,减弱了他们就业的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在学校的舒适环境中生活,贪图舒适、安逸,缺乏人生意义的追求。对于踏入职场所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感到不适,不愿意主动直面职业挑战,从而导致拖延、迟疑和懒惰。

二、慢就业、懒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心理辅导

为了应对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咨询、模拟求职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等。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就业经验分享会和职业导师制度,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职场,激发他们对就业的热情和追求。对于大学生缺乏就业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二)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机会

为解决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问题,学校应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机会。一方面,通过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课题研究或实践导向的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作项目、实践相关技能的机会。如,与企业合作组织专门领域的实习项目,让学生在相关领域中进行实践和操作,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校内外创建实践平台供学生参与。如,组织参观工厂、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实地调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需求和工作方式,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新就业形势。

(三)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就业选择,它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激发职业热情,对于缓解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创业课程、工作坊和实践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所需的创业技能,如产品定位、市场开拓、商业计划撰写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和知识,更好地认识创业的风险和机遇,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创业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所、创业导师指导和资金支持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创业网络,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源。此外,创业教育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这也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交流

及时获取准确的就业信息和增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是招聘信息的发布,学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招聘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给学生;另一方面是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信息发布。及时将行业讲座、就业经验交流分享会、就业心理辅导等信息发布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就业创业资源,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创业挑战。

结论

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培训、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创业精神、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交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就业形势,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瑞洁,(2021),新就业环境下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问题研究,金融与经济导刊,(3), 111-113.

[2]张军林,李春燕,(2020),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40(25), 89-91.

[3]李娟娟,杨柳,(2019),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36(15), 68-70.

[4]邢恺,樊杰,(2018),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就业与创业,(11),88-89.

[5]陈大春,邵利明,(2017),大学生懒就业问题与策略分析,现代教育管理,37(2),63-64.

[6]向亚娟,黄丽敏,(2016),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社会发展研究,(2), 146-147.

作者简介:孙杰(1990—),男,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专职辅导员/助教,工程硕士,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精益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