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浅析

王进
  
文理媒体号
2023年23期
武汉鸿雁精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210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但是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仍面临着应急组织体系仍然缺乏完善性,应急制度缺乏全面性,应急预警机制缺乏健全性,应急物资准备不足,应急响应存在滞后性,应急队伍综合素养较差。为此本文提出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组织体系、设计动态化的施工企业危险源识别评价系统、开发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响应程序等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几率较高,为此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体,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承担责任。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建筑领域突发事件的分类,构建系统化的应急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如此一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奠定基础。

一、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组织体系仍然缺乏完善性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应急组织体系缺乏完善性,无法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缺乏客观严肃的认识,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意识薄弱。现有的应急组织体系责任权限模糊,人员流动大,各部门和领导小组缺乏协调配合,针对施工企业突发事件的研究讨论活动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发生,应急管理工作缺乏效率和质量,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损失。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尚未形成,将应急管理工作规划到管理部门中,没有构建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各个部门、小组以及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地形成管理队伍,同时也存在事后推卸责任的情况[1]。

(二)应急制度缺乏全面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制度缺乏全面性,很多突发事件的细节问题都没有纳入到应急制度中,增加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本身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应急制度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仅仅依靠应急预案加以处理,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困境。应急制度中应急管理小组的责任不清晰,应急预案的内容不准确,专项培训知识不合理,应急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达标。这些问题都属于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应急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应急预警机制缺乏健全性

应急预警机制的健全性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突发事件本身留给管理人员反应的时间就比较少,一旦缺乏应急预警机制,则会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应急预警机制中施工企业的危险源分析、评价,以及施工现场的信息监测、调研等系统都缺乏完善性,无法保障应急预警发布的及时性、有效性。应急预警机制中沟通协调系统缺乏完善性,应急管理响应程序存在漏洞,导致应急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

(四)应急物资准备不足

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薄弱,对应急物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施工企业现有的应急物资准备缺乏充足性,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很多施工企业无法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应急管理工作,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缺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不起来,具体的应急管理措施无法实施。一些施工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缺乏有效性,导致很多应急物资过期失效,无法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2]。

(五)应急响应存在滞后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较差,应急响应速度较慢。突发事件出现时,应急救援活动的开展速度与应急响应速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现如今部分施工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较差,降低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筑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较差。突发事件本身就会打乱施工现场的秩序,一旦应急响应存在滞后性,应急管理队伍就会处于混乱状态,盲目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只有增加施工企业的损失。

(六)应急队伍综合素养较差

建筑施工企业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除了出现应急管理制度、技术以及系统等方面的问题之外,还会导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队伍综合素养较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长期接受专业化的培训,不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具体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漏洞,影响了突发事件的解决。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实操性都比较差,应急队伍的培养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困难[3]。

二、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组织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应急组织体系应当以环境的变化为导向,适应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体系特征和行为,提高应急组织体系的功能作用。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连锁性都十分突出,构建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可以针对性解决突发事件,并控制其发展和变化,降低施工企业的整体损失。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包括了伤员营救小组、现场临时医疗小组、后勤供给小组,以便于保障应急管理工作的质量。应急救援小组通常具有临时性,在施工企业面临复杂、特殊的任务时可以调动其力量。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均具备专业技能,根据分工的不同具有区别。应急组织体系中的指挥主体应当明确,尽可能地协调施工现场的人员、资源,执行应急操作流程。应急组织体系中的应急职能部门,由富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的人员构成,从而促使应急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充分地避免施工现场混乱。应急救援小组在这样的应急组织体系框架下,才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执行应急管理任务。细化应急组织体系中的应急部门和应急任务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避免权责混乱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效率。

(二)设计动态化的施工企业危险源识别评价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危险源识别评价系统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呈现出动态化的优势,从而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环境。针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危险识别意识和能力。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本身要具有全员性、系统性、动态性、信息性、综合性,所以需要提前开发出系统,使得各项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Delphi法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分解分析法、图解法、情境预测法等形成了系统的危险源识别框架。结合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危险源识别技术和工具,则可以降低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依据。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也会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为此实践中设计的危险源识别系统,应当包括了风险评价功能。针对建筑施工危险源开展脆弱性分析,提高信息数据的精确性。评价突发事件发生时周围环境受到的影响,判断危险源的严重性,促使应急管理的依据更加科学合理。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要设置完善的危险源信息库,以便于决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都要纳入到危险源信息库中,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搭建信息平台。实时地更新、优化危险源信息库中的数据和资料,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开展形成客观、全面的预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三)开发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响应程序

当施工企业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危险源识别评价系统具有科学合理性时,健全的应急管理响应程序则可以进一步地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管理,结合具体的经验和工作目标,建构系统化的计划和方案,应对突发情况,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奠定基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培养专业的人才,搭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优化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需要能够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并调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展救援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响应程序中应当包括了接警程序、判断程序、启动程序、救援程序、恢复程序等。通过这样的响应程序可以完成资源的调动与安排,启动合理的应急预案,深入到突发事件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响应程序中突发事件的应急状态分级应当科学合理,以便于更加高效地应用资源与条件,推动突发事件的解决。不同的施工企业具备不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最大化地优化应急响应程序,能够降低施工企业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将施工企业的突发事件氛围应急待命、现场应急以及全体应急三种应急状态,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地评估其性质和危害,继而采取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及其人员,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有利的条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采取之后,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到应急恢复管理阶段,则可以促使施工企业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达到预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力度应当持续地加强,结合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需要融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危险源,提高其识别效率和精确性,为施工企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提供依据。为了更进一步地强化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效果,还应当设置相应程序,使得管理流程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李雪松. 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22.

[2]温敏霞.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21(09):94-95.

[3]侯成林.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及对策[J].四川水利,2020(S1):110-112.

[4]焦奔.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6):158-1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