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职业教育被摆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越来越也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多类政策和多方举措并推,多维重视与多点细节落实,特别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的试点推行,更是搭建起了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桥梁,成为了校企无缝对接与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就明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2019年初,国务院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并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即,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职业教育被摆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越来越也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多类政策和多方举措并推,多维重视与多点细节落实,特别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的试点推行,更是搭建起了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桥梁,成为了校企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的纽带,让职业院校和企业同时都看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1校企融合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源于企业,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企融合是连接职业学院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是相互共谋自身发展、实现互惠双赢、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有力机制,更是国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对策。
但校企融合实际真正在职业院校和企业落实的时候,院校和企业也仅限于停留在纸面上的浅层次的融合,诸如院校很少参与企业的研发、没有利用优势资源给企业提供培训、脱离生存、脱离实际、脱离需求等问题,好比企业很少参与院校教学计划、没有参与院校考核标准制定、没有经费投入等问题普遍存在。
校企双方因身份、利益等多种原因,在决策、执行、沟通等多方面都没有形成全面的合作体系,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优势资源无法形成互补,更不能实现资源集聚和溢出效应,在两张桌吃饭,永远不像一家人,终将会渐行渐远,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校企融合迫切需要一个牵绊。
2 1+X证书制度与职业院校及企业的关系
多年来,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总会发现自己生产的“螺丝”总不能和企业岗位本身的“螺帽”很好地“咬合”,企业在人才聘用的时候,也总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与院校培养的有一定差距。而1+X证书制度的出现,恰到好处地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绑”在了一起,让原本“各自为政”的两个独立个体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共同为“培养什么人”和“需要什么人”互商对策。
1+X证书制度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本身找到了共同的支点,拉近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距离,促进了二者相互融合与共同成长;职业院校通过“1+X”证书制度找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方法和标准;企业利用“1+X”证书制度找到了员工与岗位快速无缝对接的捷径。1+X证书制度成功地成为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桥梁,也自然成为了校企融合、校企合作的当初缺失的纽带。
3 1+X证书制度与校企融合的关系
1+X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中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群)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后获得的反映其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凭证。1+X证书制度,1是基础,X是强化、补充和拓展,二者不可分割。
校企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快速“出口”和企业岗位无缝“进口”的最佳选择,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X证书制度和校企融合,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1+X证书制度的设立,紧密地将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系在了一起,开启了“齐步走”的步伐,成为了校企融合的“助推剂”;校企融合的深度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1+X证书制度的迭代升级,无论是对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 1+X证书制度助推我院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1+X证书制度是连接院校和企业在校企融合上的媒介,也是进一步助推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的加速器。我院在深研国家有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真正模式和路径。
4.1 我院校企融合发展新模式
学院隶属的泛美教育集团探索职业教育多年,结合目前校企融合的种种弊病,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实业”的新型校企融合之路,以“教育+产业”的模式,以教促产,以产强教,产教并举,多元共赢,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
泛美集团“教育+实业”的模式,从形式上打破了校企合作始终是“一头热”、“两张皮”、“热脸冷屁股”和“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态,将院校和企业两个原本独立的主体,用泛美集团一家投资主体便直接完成了校企融合到校企合一的转变。职业院校和企业都隶属集团,集团下的院校必须要有企业员工素养教育、企业培训前移、复训提高、不断提高工位实践等,集团下的企业必须要有培训的模块、培训的碎片、培训的形式、培训的考核等,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真正把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创新地落到了实处。
4.2 1+X证书制度助推我院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1+X证书作为肩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院独特的校企合一模式下,更能将院校和企业紧密相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那么,在1+X证书制度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从哪些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助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呢?
4.2.1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以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由学院教师自行根据对本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梳理和拟定,缺少了企业中实际对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特别是实践课程应该达到的规格和标准。
学院依托“教育+实业”的集团办学模式,能够将隶属集团的校企双方迅速召集,院校从教育培养的角度出发,企业从用工上岗的标准出发,形成合力,高效工作,共同订制人才培养方案。合力订制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将院校教师对专业教学的标准、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标准以及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实践能力等,知识对接、标准对接、内容对接以及考核对接,互相联系,相互补充。校企双方在培养上达成共识,企业需要员工具有何种知识就传授何种知识,需要员工拥有何种能力就培养何种能力,提前从人才培养方案“双向”融入,避免入职上岗有短板、有出入、有差距。
4.2.2校企共建育培课程体系
育培课程的有效实践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主战场,育培课程模块的建构是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1+X证书制度的推动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到校企育培课程体系的建构上来。
学院可以充分利用集团校企双方在课程和实践上的优势,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其他目标,将教学开展与证书培训一体化设计,在推进1+X证书的过程中,利用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综合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培训模式,校企合力重构学生学习和培训流程,共同建设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提升培训质量的育培课程体系,促进校企育培内容融合。
4.2.3校企共培教育培训师资
教育培训师资是完成育培课程内容、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力量。职业院校师资数量和结构问题普遍,专兼职教师队伍比例失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占比大,行业经验丰富、实践水平高的技术技能“双师型”师资匮乏。
学院在1+X证书推进过程中,不仅可利用自身集团办学优势,合理调配优秀师资资源,校企共享教育培训师资,而且可以把双方优秀师资互换、互学和互培,将企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院校专业性强的教师互为融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专业、高效地完成育培课程内容,又能够培养更多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师资并解决职业院校师资相对匮乏的问题。
4.2.4校企共评学习培训结果
及时的学习培训评估是检验育培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情况的晴雨表。院校单方面的学习培训评估不能有效检验学生学培的成绩以及结果反映的问题。在1+X证书制度下,结合学院集团化办学显著优势,企业和院校的共同对学生学习培训结果进行评估,一方面是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享共育师资完成共建育培课程模块内容的理应之义,另一方面更是校企进一步融合提前判定是否能毕业和上岗的重要依据,以便在学生出校或上岗前及时历练和重点修补,完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评价全流程。
综上,1+X证书制度的推进过程牵起了院校和企业的双手,铸起了校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沟通的渠道、交流的窗口,而学院所属泛美集团独特的“教育+实业”校企同质、校企合一的新模式,不仅为真正校企融合找到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路径,更通过1+X证书制度的有力抓手,找到了校企进一步深度融合的方法,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校企深度融合之树,必将开出史上最绚丽的花!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如何应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新要求[J]. 李寿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6)
[2]云非先生2019年5月17日在集团文化建设群讨论“校企同质”时发言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