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三重维度

陈妍
  
文理媒体号
2023年25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河西 3002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人的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归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也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框架和时代意蕴,感受“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主义行”,增强理想信念,并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

(一)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和逻辑关联性。“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与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目的相契合。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理念引入“思想道德与与法治”课程,对于发挥课程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从历史发展、现实语境、未来展望三个坐标维度重新建构课程。延展了课程时间与空间维度,丰富了育人方式和教学手段。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程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引青年学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遵循“两个结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是青年学子价值认同的逻辑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擘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年学生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政治信仰、价值认同、历史责任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发展契机,青年力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推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展示现代化的丰富语境,帮助学生厘清利益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冲突,引导学生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价值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二、现实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问题导向

时代召唤青年、塑造青年、成就青年。青年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感受时代、融入时代也推动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2022年的时代热词,青年群体热切关注,并且也有自身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感受。我们以青年群体为对象,通过调研发现,青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期待显示出自身特点。这些基本认识、热切期盼和实际疑惑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依据。“融入什么”“如何融入”要从他们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找到融入的具体路径。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会主动关注中国式现代的内容及进程,作为网络的原住民,青年主要会选择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现代化建设相关情况。并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自己相关。这些数据为我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内容提供了广泛扎实的基础。

(一)青年人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子

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丰富的、多元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是青年积极参与、自由而全面发展、高质量成长成才的现代化,更是青年能切身感受到发展成果、勇担国之重任的现代化,还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将人类繁荣进步的现代化。这就为我们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内容选择。当代青年愿意通过全球视野认识思考国家和世界问题,能够以开阔的胸襟和视角感受并解读现代化进程,并且能够将自身置身于国家、民族、全人类的大视野中思考自身发展。

青年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细致入微、贴近生活的。比如很多青年对于现代化的感知就具象为“数字经济”“移动支付”以及“电商直播”等热词,他们表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普通人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方式,更为青年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们认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诗词大会”“民俗文化”也是青年关注的领域,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青年眼中的热点和关注点为融入的具体路径提供了多元、丰富的选择。

(二)青年人对于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现实困难和期盼需求

青年人都认同中国式现代化为自身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也能够认识到青年群体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必须要正视他们对自身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困惑和期盼。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普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宏大,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认为自身所面临的压力大,在“躺平”和“内卷”中摇摆。并且多数青年认为网络中的泛娱乐化现象明显,各种思潮侵入,容易引发非理性思考。通过这些调查数据表明,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进程充满信心,但却对自身发展存在迷茫和彷徨,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就业压力以及新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都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的分化,所以在融入过程中,回应青年学生的问题成为必要。

三、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路径

(一)立足教材,找准“融点”。

从知识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融入课程。从学生眼中多元、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认知入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课程教学中用中国实践、中国故事现代化不等于西方话的话语体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站在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阔胸襟角度上,用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价值贡献。从根上把握“融入什么”这一关键问题。

(二)引领价值,指导实践。

将“一体两翼”的基本体系贯彻至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解内容中,强调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准确把握“人生观”作为“体”的主线,由此在教学实践中将青年学生自身与中国式现代化之关系贯彻始终,积极引导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寻找自身价值、发挥历史主动性。并且通过“思想”和“行为”这两翼来将价值引领转化为思想提升和行为实践,最终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现,青年学生自觉意识到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并自觉自愿地投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时进程中。,

(三)关注热点,以小见大。

针对青年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认知和期盼疑惑。从现实热点问题入手,以小切口厘清大问题,通过小故事展示大叙事。找准学生关注的领域,对应教材体系,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自身关系”这条线贯穿始终,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选择融入国家发展中,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1]田克."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五个维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4(5):5.

本文系课题项目: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的成果;2.天津市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课题编号:JJSZKY202306007 )的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