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幼儿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增加游戏化学习的深度,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幼儿能够充分利用游戏情境学习的机会,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幼儿园数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园;大班数学;实践研究
引言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其提升认知水平、获取生活经验的路径。大班幼儿自主意识得到发展,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充满趣味性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打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是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阶段特点,挖掘游戏教育资源并将其与领域课程融合,打造趣味性学习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掌握知识经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1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优势
1.1游戏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愿意参与相关活动的出发点。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来设计相关游戏活动,使幼儿学会思考问题,并收获学习成果。所以游戏教学手段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将游戏与教学目标进行结合,理清相关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教学重点,然后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与趣味性游戏环节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所以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当前的智力发展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这对教师而言也是调整教学形式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1.2游戏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师生互动
在幼儿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团队协作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进行交流,同时借助游戏环节自然而然地与幼儿展开互动。幼儿往往在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相对欠缺,而借助游戏教学手段能够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该过程中与幼儿展开互动沟通,幼儿信赖教师是投入课堂进行知识探究的前提,许多幼儿由于个人认知有限,经常由于对某位教师不满意而不愿意学习相关学科。所以教师要借助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增加幼儿对教师的喜爱度。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更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师生能够相互交流。游戏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在后续的教学环节,幼儿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收获理想的学习成果。
2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策略
2.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数学游戏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游戏化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知识。例如,在组织幼儿吃饼干的时候,教师可把数学练习融入其中,教幼儿数数,让幼儿数一数教师发给自己几块饼干,发给其他小朋友几块饼干。在幼儿吃饼干的过程中,可设计一个“饼干大变身”的游戏,让幼儿动脑思考。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器材,让幼儿将这些器材进行分组、配对等。这样的游戏内容看似简单,却可让幼儿在动手探索的同时,学会加减法知识,认识物体的形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幼儿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户外游戏,户外游戏在锻炼幼儿体能的同时,也是向幼儿传授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2.2以“兴趣培养”进行游戏创设。幼儿园数学教师在创
设游戏情境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游戏。特别是在教学起始环节,利用游戏化模式导入能够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并且还可以促使幼儿帮助教师主动改善游戏内容,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数学小竞赛游戏,运用多媒体出示计算题,让不同的幼儿进行作答,最先完成所有题目的幼儿获胜。
2.3科学领域,感知数学魅力,培养探究精神
科学领域课程包含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科学价值观并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是科学领域课程的重要任务。在科学活动构建中,教师可围绕上述两个方面创设游戏,以促进大班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4优化理解过程,突破活动中的重难点
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3—6岁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游戏化数学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AI环境下的交互式数学操作材料有效地实现了在游戏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再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2.5创新游戏形式,满足幼儿游戏及发展需求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大班教育活动,虽突出了游戏教育的重要性,但并非让教师“放任不管”,而是调整以往游戏教学的模式,创新课程教育模式,立足幼儿游戏兴趣及发展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游戏化课程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思维,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大班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停留在表面,活动专注时长较短,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行为习惯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是课程活动开展的主体,浓厚的探究兴趣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游戏课程的创设应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教师以观察者与记录者的身份旁观幼儿的游戏行为,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并记录其感兴趣的话题与元素,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创设课程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育实效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对幼儿引导不足的情况,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比赛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使幼儿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从而提升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菊.基于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1):191-192.
[2]华晓庆.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