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思政”格局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研究
——以武汉东湖学院红色学研实践队实践内容为例
摘要:地方红色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在今天的思政教育中,地方红色文化却出现普及与接受率不高的现状,本文以武汉东湖学院红色学研实践队的实践内容为例,研究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通过对实践情况的总结,发现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承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建议应该立足课堂主渠道,将地方红色资源全方位融入理论主课堂,加强引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普及推广等手段,加强红色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通过本研究的准确把握更好地推动以大思政为核心的新时代教育体系。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红色学研实践队;工作建议
引言
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在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人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教育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效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营造和谐的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学生缺乏全面发展等等。因此,如何融入地方红色文化,丰富思政课程内涵和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大思政”格局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背景
(一)地方红色文化价值意蕴与发展现状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地方性文化,具有广泛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各地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勇气,还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这些地方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尽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其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地方红色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宣传,大部分人对其了解甚少;存在许多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待系统整理和整体规划;一些地方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
(二)“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从更高层面对思政教育做出更深层次的论述,新时代也赋予了“大思政课”更为深远的价值意蕴。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思政课要贴近时代需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育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的质量与水平,为培育德才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
1.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根据具体的地方红色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同时,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地方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打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和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革命文化。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多元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自觉性,同时在思政教育中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英雄人物的奋斗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追求的新时代人才。
3.传承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当代青年学生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当代大学生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时政关注自觉性不高,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爱国主义意识薄弱的现象。将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高校思政课,学习其中的思想与理念,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真实的形式接触到红色文化,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青年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使命和担当的国家重任,进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奋进力量。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武汉东湖学院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近年来,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资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武汉东湖学院积极探索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以武汉东湖学院红色学研实践队为例,通过挖掘、记录、整理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将其有机融合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就此对红色学研实践队的实践经历进行深析,以期为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实地走访,提高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知
红色学研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革命老区红安和麻城,深入了解和体验地方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在红安县,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曾经亲自指挥过的苏区游击战争遗址,深入了解了当年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背景和伟大事迹。在麻城市,实践队成员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红色基地和纪念馆,与当地老一辈革命家庭代表进行了交流,深入感受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他们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在思政课上,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介绍了当地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开展调研访谈,挖掘地方红色故事
红色学研实践队通过开展调研访谈,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故事,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在思政课上,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介绍了当地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深入了解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通过调研访谈、慰问革命老区红安和麻城革命老兵、走访抗美援朝老兵等活动,实践队成员们不仅了解到了当地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背景和伟大事迹,并将这些故事有机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探索,武汉东湖学院的红色学研实践队在思政课教学中成功地实现了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三)创设课程板块,添加“红色故事汇”
红色学研实践队,通过创设课程板块,添加“红色故事汇”平台,将实践过程中寻访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和地方具有特色的民俗民谣等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在“红色故事汇”平台上,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还收集整理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故事和民俗民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思政课上,实践队成员们通过“红色故事汇”平台,向学生们介绍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和民俗民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杜小峥.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政课的现实考量[J/OL].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03):63-68[2023-05-29].DOI:10.19834/j.cnki.yjsjy2011.2023.03.08.
[2]张志强,郝琦.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0):61-63.DOI:10.19865/j.cnki.xxdj.202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