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徐娟娟
  
文理媒体号
2023年31期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管理的多种模式。首先分析了商业资源的特征,包括客流密度、地理位置优势及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讨论了三种主要经营模式: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自营模式,强调了它们的运作机制与应用场景。最后,文章着重于商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包括市场反馈信息的掌握和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管理

一、城市轨道交通商业资源的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运输乘客的基本功能,也是城市商业资源的重要载体。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高密度客流带来的商业价值:城市轨道交通每日服务的乘客量巨大,这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高密度客流。这种高客流密度意味着任何与轨道交通站点相连的商业设施,如零售店、餐饮服务、广告等,都能获得较高的曝光率和客户到访率。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轨道交通站点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的交通枢纽,周边常常聚集着商业中心、办公楼和居民区。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轨道交通成为连接各类商业活动的关键节点,对于商业零售、服务业等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时间敏感性的商业机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多为上下班通勤者,因此商业活动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这种时间敏感性为商业运营者提供了独特的经营时机,例如早晚高峰时段的快捷餐饮服务、早晚高峰前后的零售购物等。

空间利用的灵活性: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区域拥有可供商业利用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灵活配置,用于设立商店、展示广告或提供其他服务。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这些商业空间的潜在价值持续增长,成为城市商业开发的重要领域。

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轨道交通不仅限于传统的零售或餐饮服务,其商业模式和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一些轨道交通站点结合了文化展览、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多元化服务,丰富了乘客的体验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

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轨道交通的扩建往往伴随着新的商业区域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现有商业区域的繁荣。这种联系使得轨道交通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成为推动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1. 租赁经营模式

租赁经营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中一种常见形式,其中轨道交通运营方将商业空间租赁给第三方商家。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运营方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商业活动,而是作为物业管理者提供场地,从中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租赁模式使得商业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增强,因为不同的租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其商业策略和经营内容。然而,这种模式也要求运营方具备较强的物业管理能力,包括租赁合同的管理、租户的选择和场地维护。对于租户而言,租赁经营模式降低了进入市场的门槛,使他们能够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优势,发展各种商业活动。

2.委托经营模式

委托经营模式中,轨道交通运营方将商业经营的部分或全部职责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经营机构。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利用了专业团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市场洞察,从而提高了商业活动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委托经营模式适用于那些运营方缺乏商业经营经验或资源的情况,能够确保商业活动的专业化和高效运作。在这种模式下,运营方通常与委托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方式。委托方负责商业策划、市场推广、日常运营管理等工作,而运营方则监督并参与商业活动的总体规划。这一模式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和控制风险,同时还需要对委托方的选择和监管有严格的标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是委托经营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确保服务质量和商业收益能够满足双方的预期。

3.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指的是轨道交通运营方自行管理并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方不仅拥有商业空间,还自行负责商业活动的所有方面,包括市场调研、品牌构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以及日常运营管理。自营模式的优势在于运营方能够完全掌控商业策略和运营过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然而,这也意味着运营方需要具备较强的商业经营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同时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和成本。自营模式要求运营方在商业管理、市场营销、顾客服务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为了保证经营效益,运营方需要精准定位市场、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并保持良好的顾客关系管理。

三、城市轨道交通中商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运用

1.加强开发规划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经营管理中,制定和执行有力的开发规划是实现长期成功的基础。有效的规划不仅涉及商业空间的物理布局,还包括市场定位、目标顾客群、服务种类和品牌策略。这一过程要求运营方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确保其商业模式与当地市场需求和特点相匹配。例如,一个面向年轻职场人士的轨道交通站可能重点发展快速便餐、时尚零售和高科技产品,而一个靠近居民区的站点则可能更注重日常生活服务和便利店。

开发规划还需考虑商业活动与轨道交通运营的协同效应。有效的规划能够增强轨道交通的吸引力,提高乘客满意度,并促进乘客流量。这不仅包括商业布局的优化,还涉及到如何通过商业服务改善乘客的整体出行体验。例如,设置快速服务点,如自动售货机和快速支付系统,可以减少乘客等候时间,提升整体效率。

2.准确定位市场

在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管理中,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实现商业目标的关键。市场定位不仅涉及识别目标顾客群体,还包括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这需要运营方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包括对乘客流量、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势的评估。如果一个轨道交通站点主要服务于学生群体,那么其商业空间应该着重提供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书籍和文具商店,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市场定位的过程还应包括竞争分析。了解周边地区的商业环境,包括直接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帮助运营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这一过程还应关注行业趋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如新兴的消费习惯和技术进步。

最后,市场定位还意味着在品牌传播和营销策略上的明确方向。运营方应该根据其定位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和活动,以吸引和维持目标顾客群。这可能包括特定的广告活动、社交媒体策略、以及与当地社区的互动。针对年轻乘客的营销活动可能会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网络,而针对家庭或老年乘客的活动则可能更侧重于社区事件和传统媒体。

3.掌握市场反馈信息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经营中,及时获取并正确理解市场反馈信息对于调整经营策略至关重要。有效的市场反馈可以来自多个渠道,如顾客满意度调查、销售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评论以及直接的顾客反馈。运营方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反馈收集和分析机制,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例如,如果销售数据显示某种商品的销量下降,运营方可以调查原因,是否是因为价格、产品质量或是顾客需求变化。顾客的直接反馈可以提供宝贵的见解,帮助改进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运营方应鼓励顾客提供反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做出响应,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增强经营管理有效性

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的有效性,运营方需优化管理流程和提高运营效率。这包括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升员工能力以及采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有效的资源分配可以确保各个商业单元得到充足的支持,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内部管理的优化可能涉及简化决策流程、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和通讯。此外,员工作为商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培训和发展对于提升整体业绩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最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分析软件、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帮助运营方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顾客行为。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经营不仅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手段,更是优化城市功能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各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对于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持续的市场反馈分析与经营管理的不断优化,是确保商业活动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其商业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璇.城市地铁商业开发模式研究及借鉴[J].时代经贸,2019(12):9-10.

[2]廖元靖. 北京地铁车站商业现状调研及策划研究[D].清华大学,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