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围棋文化的翻译与对外传播

谢凝 胡贝儿
  
文理媒体号
2023年31期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被认定为国家文化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棋,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和文化瑰宝,蕴含深厚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翻译,有效传达中国传统围棋文化,使其在“一带一路”沿海经济带范围内广泛传播,焕发出新活力,成为英语专业领域重点受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围棋;对外传播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围棋文化传播提供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大力倡议“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体育赛事的国际交流逐渐恢复、不断深化,使得体育外交成为我国外交新的着力点,对“一带一路”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棋类文化源远流长,百花齐放,例如人们熟知的象棋、围棋等棋类运动,从古至今就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在上个世纪,围棋、象棋等棋类运动均各立门户建会办赛,推动我国棋类运动项目快速发展。棋类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足迹远播全球,已深深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成为组成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小的棋盘上也可以衍生出大大的哲理,极大的丰富了棋类运动、乃至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它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由此看来,棋类运动是一项具备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身,展望、引领未来棋类运动项目发展的资格类运动。在我国棋类体育项目在国内国际大力发展的今天,象棋、围棋项目,以其自身拥有的独特的智力竞技类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格局的代名词,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形象展示给世人,同时也体现出展现大国外交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绝妙结合。围棋竞技的一方小小棋盘,充分的展现出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状,是随着围棋运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文化输出与大国形象展示。而围棋运动内涵中的博弈共赢的围棋文化理念,更能符合总书记提出的“取缔‘零和博弈’,共赴‘双赢’境遇”的理念,进一步彰显出对于当下国际问题的中国智慧,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之路。

二、围棋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政府根据变动迅速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体育文化交流,这也加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展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义高度吻合。推进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所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俨然变成一个不可逆转、无法避免的趋势,这也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部分。围棋作为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文化交流与思想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了当今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新趋势,主要是通过体育赛事来实现的,凭借着对围棋文化的大力加强与传播,巨力推广围棋项目,来展现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人文内涵。围棋体现的是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与处世理念,在其中更是渗透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在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对于东、西方的哲学研究均有所裨益,这其中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和中国近代辨证思潮与西方世界所推崇的辩证法等思想之间的联系。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围棋也衍生出众多智能设备的版本,在移动客户端上的传播凸显更加广泛,这一点的凸显,更要求我们要增强对围棋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合理规范围棋术语的表达,同时借此弘扬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的精彩故事。

三、围棋翻译现状

1、学者的研究方法局限性

在体育术语翻译策略、技巧和方法原则的研究上聚焦了大多数学者的目光。有些学者将体育术语的翻译方法总结为意译和音译两种,他们认为不同的译法有各自的经验规律。有学者将其分为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零译法和其他方法,包括注释法和借译法。朱博灵在“目的论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翻译策略”中探究了深度翻译法,他认为对于文化属性高的术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及现实用法。

2、围棋术语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中国围棋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译本较多,存在文化差异、知识储备、过度音译、生硬翻译等众多问题,造成围棋术语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围棋翻译作为关键环节,牵涉到的更是文化内涵传递与语言表达准确性之间微妙的平衡。围棋术语翻译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的传达围棋背后哲学思想的同时,更是能够确保对外国受众便于理解。此问题不仅关联到翻译学领域,更是牵涉到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多维层面。因此,围棋的翻译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转变,更是体现在文化之间的传递与交流。例如,“劫”一词在围棋中含有争夺和转折的含义,这种翻译应当在传达这种紧张情感的同时,确保外语读者能够准确无误的理解其规则和背景。此外,诸如“气”、“眼”等术语所蕴含的战略概念,亦需通过精准的翻译媒介,保留围棋战局中存在的深远意义。现如今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围棋的术语、规则和文化内涵准确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

3、关于体育术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少

体育术语翻译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视角虽多样化但基数太小。大部分的研究聚焦于不同体育项目及其名称的翻译上,提出直译、意译、音译等实用的翻译策略。然而,研究的总体多集中在“如何译”上。

由此结果来看,有关围棋术语的翻译研究并未充分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众化的围棋运动减弱了它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翻译这类用语本身就有着巨大难度,相比科技领域的术语,围棋领域的专业词汇极其缺乏严谨的术语维度的讨论,反观当下,这也通常是文化负载词翻译面临的通病。

四、围棋名称及术语的翻译

1、围棋名称的翻译

综观众多围棋的英文资料,对围棋两字的翻译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Go,Igo,Zain,Weiqi,Wei-chi,Goe,haduk, paduk,hadug,patuk,handtalk等等。其中,Go,Igo,Zain是日语的音译;Weiqi,WeiChi就是汉语的音译了;而baduk,paduk,badug,patuk是韩国人的翻译;至于handtalk,也就是“手谈”的直译。然而,在西方国家的围棋群体里目前得到最为广泛的用法的应该是Go了。但是,go 这个词在英文里是常用的表达方式,给人第一印象根本想不到 go 就是指围棋,还特别容易给从未接触过围棋的人造成困惑。令人遗憾的是,“围棋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却在英语里误打误撞用了日语的读音”。另外一种常见的译法是按汉语拼音翻译为Weiqi 或 Weichi。weiqi 是围棋汉语的音译。如 《围棋天地 》 杂 志 “围 棋 天 地———The World of Weiqi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里对围棋的解释也是 “中西结合”: “weiqi; go: 一盘棋,a game of go; 下棋,play go”。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对围棋的普及以及向西方的推广不如日本,加上 weiqi 的发音是两个音节,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西方人的发音特点,因此这个音译很少被接受。但从围棋名字的原始含义看,笔者认为围棋还是应该翻译成 weiqi 比较贴切让人理解。

为了将围棋推向全世界,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围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一个直观又与众不同的英文翻译,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目前很多围棋文献里面的英文单词Go 并没有与围棋建立起联系性。音译围棋为 “WeiQi” 最好,保持了原汁原味,也更加符合围棋本身的棋理和文化内涵。便于我们向外传递古老的中国围棋文化知识。

2、围棋术语的翻译

在围棋术语的翻译方面,作者主张采用约定俗成的日本术语的同时使用原译以保持一致性。面对中国独有的概念术语,建议音译为上,但面对古老的围棋术语,需慎重对待,有自己的译法风格,不可随意就照搬日本人的译法。一些能够用英语简单明白表述的术语,建议使用直译为妥,避免采用日本人的音译。作者强调在翻译时要重点考虑方便目标读者的理解,尽量选用清晰明了的表达方式。由于最先使用于围棋的也是日本人,因此现在英语里面的围棋术语大部分采用日语音译,因此翻译中文围棋术语的时,直接使用日语的围棋术语音译加以表述,更加让已经接触过这类日语音译围棋术语的西方人更加便于理解。只要是日本人创造的并且为我国围棋界所采用的围棋术语,日本人如果使用的是音译,我国也应该按照日文发音和其拉丁拼写音译。比如,“腾挪”,日本人称之为 sabaki。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对弈者用一种轻巧而富有弹性的棋形或下法去拯救一块形势不好的棋。面对这种情况,将其译成英文,如果选择的发音是日文的 sabaki 也许会令了解围棋的西方人知道一些意义。由于英语里不存在这样一个词汇,因此只能去解释性的翻译这个 “腾挪”: “to make a light,flexible shape in order to save a group of stones”,只是效果无法估量,不知道这样做能否让不懂围棋的西方读者明白。

音译为上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术语。对于那些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而是我国围棋文献中自古以来就有的围棋术语,尽管有些早已是日本人按照他们的围棋术语翻译规则用日文音译过了,我们也要持慎重态度,不可随意搬用日本人的译法,要经过自己的处理。比如“味”,现在一般是用日语译音的‘aji,但这种译法未能体现“余蕴’、“韵味”等含义,所以应该按照汉语拼音的"wei”来音译。这样翻译的优势是:与围棋(weiqi)这个术语本身很接近的同时也代表了“味”的本身意义,即用于观察、分析具体棋形,如棋子的姿势、配合状态或者是指用于对一着棋、一个局部变化或一局棋的评论等方面,这不仅符合围棋的棋理,还能够体现出“味”的意义。

能够用英语简单明了表述的术语,使用直译最为恰当。比如“双活”这个围棋术语。日本人在上个世纪就开始按照其日文发音译成"seki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中国围棋文献中的“双活”翻译成英文时,要在很大程度上考虑是否也要采用日本人的音译呢?笔者认为,尽管西方人看似已经接受了日本人的seki这个双活概念,但使用seki这么一个模糊的读音拼写词表述这一概念的确是更令人产生困惑。同时,英文中已有更好的词对双活的概念加以表述,这就是“both alive”或者“double alive"。双活含义本来就是指双方各有一块棋在一个既定的环境中共存。从这个意义上说,用“both alive”或“double alive”来翻译“双活”这个概念,要比“sek. seki让人更加便于理解。我们的翻译如果在一些并非无关宏旨的地方让西方人去琢磨一些概念模糊不清的词汇,对围棋在世界上推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五、围棋文化的对外传播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必然成为走向国际趋势的潮流。围棋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风采。围棋作为承载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之一,其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的独特环境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而围棋文化翻译又是让围棋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围棋文化的对外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走向世界,起到关键作用,这是我国翻译工作者当仁不让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围棋作为其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意义。通过围棋的翻译与传播,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贡献一份独特而重要的力量。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有关围棋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书目:

[1]董天舒.中国围棋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与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9.

[2]丁开明.围棋简史[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9.

[3]海彪.谈外国体育名词、术语的翻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

[4]李媛慧,围棋术语英译论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1.

[5]李莺歌.围棋文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

[6]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7]朱博灵.目的论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20.

[8]朱亚成,王子朴.“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机遇、挑战与方向,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2018.

谢凝(1981.5—),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英语,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

胡贝儿(2002. xx—),女,汉族,籍贯:辽宁本溪县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专业:英语师范

(本文系2023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围棋的翻译与对外传播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3101660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