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以高州木偶戏为例

吴肖琴
  
文理媒体号
2023年31期
广东茂名高州市山美中心学校 525200

摘要:本文以高州木偶戏为例,探讨了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首先分析了初中生非遗文化综合实践课的现状及问题,包括课程活动形式单一、忽略非物质文化资源内涵以及实施机制不完善等。然后提出了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包括明确非遗内涵、提高积极性、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实践活动、形成新教学关系、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初中学生活动内容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实践;木偶戏;策略

一、初中生非遗文化综合实践课的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活动形式单一

在我国现有的非遗文化实践课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课程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观看和模仿来了解非遗文化,无法真正参与到其中,从而导致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首先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非遗文化实践课程却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其次,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性较高,缺乏新鲜感;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非遗文化时,很难产生共鸣和兴趣。

(二)初中学校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的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愈发受到重视。许多初中学校纷纷引入非遗文化实践课程,以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学校在实施非遗文化实践课程时,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学校往往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资源条件,随意选择非遗项目的教学内容。这导致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掌握。其次,许多学校对学生的非遗文化学习成果评价过于单一。评价方式多以试卷考试为主,侧重对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非遗文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非遗内涵,提高积极性——以高州木偶戏为例

要让初中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首先需要教师明确非遗文化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述、技艺展示等,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非遗文化,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使初中生对非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高州木偶戏为例首先,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高州木偶戏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经过世代传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在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当地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见证了我国非遗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高州木偶戏演出、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邀请高州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家来校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木偶制作过程,让他们了解木偶戏背后的辛勤付出,进一步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心。

(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实践活动

在当今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非遗文化,从而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首先,教师应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将它视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非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其次,教师要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参与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再次,在非遗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学生活动内容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精神。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学校应当积极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以高州木偶戏为例,首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教师的专业讲解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了解高州木偶戏的历史渊源、表演技艺、传统剧目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其次,学校可以组织非遗文化高州木偶戏相关活动,如表演、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高州木偶戏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高州木偶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高州木偶戏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此外,学校还可以创设非遗文化活动区,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这个活动区可以展示高州木偶戏的相关资料、道具、戏服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参观和学习。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最后,学校还可以加强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合作,邀请他们来校授课、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在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非遗文化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结语

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非遗内涵、提高积极性、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实践活动、形成新教学关系、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初中学生活动内容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齐雅文.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1-30(005).

[2]黄臻楷.高州木偶戏[J].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2021,(05):38-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