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青少年会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关注,既而也就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进入中学时期,繁重的作业负担往往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为了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赞许,学生会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身体和心灵都会陷入疲惫,在全国各地,中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疾病的案例层出不穷,这对于中学生的未来,对于个体的良好发展都是及其不利的。中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一个青春期,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上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教育,需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而美术学科是具有人文性质的一门学科,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学生的心灵,注重精神层面,培养感性的力量。本文着重阐述利用学校美育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缓解学生的焦虑和压力,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提出,利用美术教育给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心理健康
一、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的教育形式,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够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认识。例如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能够使学生们感受和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美术教育能让学生养成一双能够发现美、感知美得眼睛,目前来说,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喜欢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生动有趣的美术课让学生学习到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和民族的进步是美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而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用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能力,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格,形成艺术修养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可陶冶审美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观念
好的美术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欣赏各类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真善美,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时,学生不仅能感悟作品中的情感,还能对创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创作者高尚的气节,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培养良好道德观念。
(二)美术教育可鼓励学生用美术语言释放情感,保持情绪稳定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Naumburg)率先把美术创作活动引进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他要求在治疗时,应支持当事人以自发的美术表现来进行心中情绪的释放,对作品展开自由联想。该过程里,“意象”变成当事人和治疗师进行交流互动的语言。
有些学生会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类学生往往会比较内向,不爱与他人交谈,很难相信他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能够专心致志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就能够平稳自己的情绪,舒缓心情,将自己的烦恼抛之脑后。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渲染良好的创作氛围,让学生愿意积极投身于艺术创作,教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教师在课后在注重关注于学生的创作内容,从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美术教育可自由表达的特征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自信能给人带来强大的力量和愉悦感,一个有自信的人往往都有更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生活当中面对挫折时不会被轻易打倒,从而在生活中带给人们热爱生活的热情以及乐观积极的力量。
美术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害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在画画的过程中畏手畏脚,遮遮掩掩的怕别人看到,这都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教师要多鼓励激励学生,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向他们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并给予他们赞赏和表扬,教师也要告诉其他学生,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多赞扬他人,从别人那里也可以吸收和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其形成健康心理。
三、教师进行美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美术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观察家里的花草,阳台上的蓝天白云,动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所看所闻通过绘画记录下来,绘画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再有其他同学对画面进行观察,说出画中的事物和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动用多种感官的认知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美术教学要帮助学生协调情感
中学生的情感有依附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面的能量,避免消极负面的情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关怀,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良好的心理疏导和真诚的沟通交流往往比强烈的命令更加有效,如果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言语攻击,可能会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心灵,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锻炼自己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开始逐步提高,这个时期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高峰期,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的时期,面对事件发生的时候容易冲动,所以美术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唤起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对于美术的浓厚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无论教师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都要采用适当、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在保证积极情感得到顺利培养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丹.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1-5.
[2] 张窈绮.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影响[A].中学教学参考,2018:17-18.
[3] 黄雨松.关于在中职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考[J].职业,2018(06).
[4] 邢鋆强.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A].甘肃教育,2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