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BIM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综述
摘要:鉴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特有的线性布局、地质环境紧密关联以及跨学科特性,相较于传统的建筑设计,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呈现出独特的挑战。为弥补这一差距并推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数字化进程,本文聚焦于BIM技术在参数化、智能化建模、三维地质与地形模拟、与有限元分析软件集成的关键技术,以及在多专业正向协同设计中的实践,对当前BIM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概述和探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方式,明确BIM技术在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BIM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应用
传统桥梁设计流程中,虽然在结构计算阶段可能运用三维模型进行细致的评估,但在全局规划和组件设计阶段,依然主要依赖二维图纸。这种局限性往往导致诸多问题在施工阶段才浮出水面,进而延长工程周期、增加开支,甚至对桥梁结构的稳固性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融入桥梁设计,对于提升设计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BIM的应用能够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和结构安全。
1BIM技术简析
BIM技术的引入在建设工程设计中催生了创新的二维到三维转化策略,显著提升了设计流程的生产力和工程决策的精准度,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跃升。它构建了一种直观且高效的沟通平台,让所有相关方能无缝对接工程数据,无论是设计师、承包商还是业主,都能实时获取并共享关键信息。这种信息共享机制极大地减少了各个施工阶段之间的协调障碍,提高了协同办公的决策效率。BIM的核心目标在于标准化信息传输和存储,而三维模型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承载者。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的潜力正日益显现,预示着其将在未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BIM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可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BIM软件及其插件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项目中,市面上的应用软件各有千秋。Autodesk的Revit尽管广泛使用,但其内置的专业道桥构件族较少,需要用户自行构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道桥工程中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特别对于非标准结构,主要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积累来实现参数化建模。Bentley的PowerCivil作为市政工程专用BIM工具,虽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有良好适应性,但在参数化处理前,需预先设置参数化横断面模板,并通过可视化编程技术来生成元件库,操作相对繁琐。Dassault的Catia以其强大的参数化能力和结构分析功能著称,然而其建模过程复杂,且对用户的技能要求较高,软件成本和学习曲线陡峭。对于二次开发,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的建模人员。至于Tekla的Xsteel,专长于钢结构领域,模型数据精度高,模块化功能强大,然而其建模流程复杂,且软件投入成本较高。总体而言,每种平台都有其优势和局限,实际选择应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能力进行权衡。
2.2BIM建模参数化与智能化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广阔领域中,繁重的设计任务和频繁的设计人员更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挑战,促使探寻更为高效和可持续的设计模式。学术界普遍认识到,提升设计质量与流程优化是推动这一专业领域进步的关键。众多研究者借此契机,积极探索运用BIM技术,结合知识工程的理念,开发出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模块化、参数化和多层次设计流程的定制,以此提升设计效能,削减成本,并显著减少了冗余的绘图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进程。
2.3地形、地质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BIM是一种对建筑实体进行深度数字化的方法,而航拍倾斜摄影则能生动再现在地表的立体景象,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擅长呈现地理空间的复杂数据。通过巧妙融合BIM模型、航拍图像和GIS技术,我们能在宏观地理视角下精细展现模型的丰富内涵。尽管无人机倾斜摄影能获取大量影像数据,但其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级LiDAR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表点云,甚至结合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数据以提升精度。地质状况的可视化表达通常依赖于地质模型,然而,目前尚缺乏专门的创建平台,这使得地质模型的生成面临挑战。我们需要在数据处理上进行大规模优化,包括高效地处理地层层面的交互问题,以及解决如何无缝融合BIM模型与地质模型的技术难题。这是一系列需要精细操作和创新解决方案的过程。
2.4施工图设计环节
1)BIM技术对设计理念的深刻影响。在桥梁结构设计中,BIM模型的构建能揭示设计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合规性审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精确性。BIM的应用具体体现在:(1)三维模型的构建使得桥梁设计评估更为直观,同时便于比较不同方案,防止设计上的不当选择;(2)在整个桥梁工程周期内,BIM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成为计算和分析的关键支持,促进了信息流通,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推动了设计理念的革新。在桥梁结构设计流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2)自动二维图纸生成。借助BIM技术,设计师能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自动化生成桥梁的截面图、立面图和平面图,简化了图纸制作过程。此外,BIM还能提供详尽且精确的桥梁细节图纸,提升设计精度。3)工程量计算的智能化提升。过去,桥梁工程量计算往往依赖手动和分散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而BIM技术通过整合数据,实现实时数据库管理,使得工程量计算既准确又高效,节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BIM技术在设计变更时,能即时更新工程量数据,精确预估变更成本,提高了工程成本控制的准确性。
2.5BIM与有限元分析软件交互关键技术
当前,虽然市面上普遍运用的大型数值模拟平台包括Ansys、Midas和MATLAB等,但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软件在结构力学分析方面尚显稚嫩,其内部的结构分析数据无法无缝对接到传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导致设计师不得不重新构建分析模型,这无疑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对于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软件之间的高效互动技术以及自动化处理的研究愈发活跃。
2.6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设计
在项目的初始构思阶段,有效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各个管理层、技术专家和校对人员需通过深度对话、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实时的并行设计。任何环节的信息延迟或理解偏差都可能显著降低设计流程中的协同效果。BIM模型作为项目智慧的核心载体,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它为定义各专业和部门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因此,众多学者聚焦于如何利用BIM模型的交互性和数据驱动特性,深入探究设计角色、工作环境和资源的无缝整合策略。
2.7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桥梁构造设计的实施路径中,BIM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与精确度。首先,BIM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得关键的维护焦点和周期管理得以优化确立,实现了精细化的项目管控。(1)在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引入革新了质量管理策略,包括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借助BIM模型,我们得以精确预测施工管理费、设备租赁费、人力成本以及原材料消耗,实现全方位的成本效益分析。(2)更为重要的是,BIM技术能动态展示工程全貌,推动施工组织架构的创新,使资源分配更为合理,提高了整体工程效率。总的来说,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也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3结论
在构筑桥梁艺术的过程中,集成智能建模(BIM)方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设计的精度与创新性,极大地强化了桥梁结构的科学设计,从而优化了成本效益并强化了工程性能。这种技术革新不仅促进了工程效率的提升,而且对于实现桥梁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均利,张聪,薛飞宇,等.BIM技术在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设计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22,48(2):71-76.
[2]周游,陈建丰,范宇丰,等.BIM技术在市政立交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7):60-65.
[3]祝兵,张云鹤,赵雨佳,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J].桥梁建设,2022,52(2):18-23.
[4]相诗尧,徐润,姚守峰,等.基于无人机机载LiDAR与BIM技术在复杂地形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12):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