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

祝蓓 彭超男
  
文理媒体号
2024年14期
湖南中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19

摘要: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是岩土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决定了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以及使用寿命。本文以现代土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地基土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粘性土和非粘性土的分类,针对其摩尔-库仑剪切强度参数、孔隙比等内在力学特性开展深入探讨。提高地基土稳定性和均匀性检测水平,应用先进的预测分析工具和工程处理技术,对于未来岩土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科学意义。

关键词:地基稳定性;地基均匀性;岩土工程;土体力学特性;案例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基础的勘察对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地基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直接关联着建筑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是主要的研究内容。地基稳定性分析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样对于岩土工程设计也不例外。在岩土工程设计中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时,很有必要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相应的可靠性指标对整个岩土建筑物进行整体稳定性的分析。地基处理在岩土工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施工前期,须加强稳定性验算。对非均匀地基而言,不仅应进行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同时应完成地基稳定性验算,从而有效分析建筑物的倾斜、不均匀沉降等特性。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应当在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只要承载力不超过规定范围,岩土工程建筑的地基就会处于稳定状态。根据这一依据,可以利用相应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对建筑物整体进行可靠性指标分析,以此确保地基是否超出容许承载力。因此,研究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岩土工程中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分析的重要性。岩土工程是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土石体工程性质及其变形、破坏规律以及与工程相互作用的规律,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是岩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基础与土体特性的研究、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土均匀性对工程的影响研究、案例分析与应用以及总结与展望等几个部分。通过对地基土稳定性与均匀性的研究,可以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岩土工程基础与土体特性

2.1 地基土的定义与分类

地基土是指地面以下用于承载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土壤层,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地基土进行分类,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根据某工程实例[1]的经验,地基土可以按照压缩性、稳定性等性质进行划分,其中黏土可分为中压缩性土和高压缩性土,红粘土的结构分类为Ⅰ类,这些结果为地基土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岩土工程中,地基土的分类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地基土在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地基土的不同类型和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施工。例如,对于上等的黏土地基,可以采取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进行连接,而对于松软的地基土,则需要采用上沉井和桩基等施工技术进行处理[2]。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对地基土的分类及特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工艺的选择和实施。不同类型的地基土还存在着不同的均匀性特点,关于地基土的均匀性,同样是岩土工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某工程实例中所述,红粘土的均匀性评价为致密状,结构分类为Ⅰ类,这对于地基土处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岩土工程中重视地基土的均匀性分析和处置措施探讨,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土体的力学特性

土体的力学特性是岩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需要从土体的力学参数入手,包括但不限于土体的密实度、孔隙比、含水量、抗剪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是评价土体力学特性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的基础数据[4]。

土体的力学特性不仅与土的成分有关,更与受力条件密切相关。在进行土体力学特性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土体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比如在不同含水量下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固结状态下的孔隙比变化规律[5]。

对于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土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通过对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土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6]。

总的来说,土体的力学特性对于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体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价土体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3]。

2.3 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场地周边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土体的影响[1]。例如,桩基施工产生的震动可能会破坏土体的絮状结构,导致土体强度明显降低,因此查明周边建筑施工是否采用打桩施工对土体稳定性的评价至关重要。此外,场地地基中是否存在季节性的土体湿度变化也会对土体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土体湿度变化对地基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填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土体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7]。加强填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可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在岩土工程中,对填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在岩土工程中,土工试验成果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也具有重要意义[5]。在进行土工试验时,工作人员必须描述土体的颜色、硬度、成分、结构,并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预估和记录。土样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如土样的非代表性、扰动和短缺等,可能会导致试验成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对土体稳定性的判断和评价。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也对土体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土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以及对施工质量的全面监督和管理,都可以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地基处理中,土体的稳定性也与可能的滑移失稳有关。土体的滑移稳定性分析考虑了土钉墙对抗侧向土压力的能力,以及土钉墙在开挖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土压力的响应。应用计算机程序来计算滑移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以找到可能的失稳面,并通过对失稳面的分析来评估土体稳定性[8]。

岩土工程中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土工试验成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土体稳定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

三、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3.1 土体稳定性的理论模型

地基土稳定性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土体稳定性的理论模型分析,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受力情况。首先,根据土壤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参数,可以采用莫尔-库仑准则来进行土体的稳定性分析[8]。这一理论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土体在外部受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土体稳定性的分析也要考虑土体内部的结构特性和受力情况。利用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方法,可以对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行为进行理论模型分析[3]。这些模型可以从内部微观角度解释土体受力时的变形规律,有助于理解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表现。

3.2 土体承载能力分析

土体的承载能力分析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需要进行地基的地质勘察,以了解土体的类型、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3]。通过对地层结构、均匀性和地下水等因素的调查,可以全面评价土体的承载能力。在确定了土体的情况后,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和评价,以便对承载能力进行预测和分析。

另外,地基处理方法也是影响土体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地基处理是针对上部建筑构造对地基的标准要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或优化改良处理,以提升土层的承载荷载能力[9]。而通过地基处理可以确保上部建筑物的稳固安全,降低地基沉降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

在进行土体承载能力分析时,需要对地基的岩土层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并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地基岩土层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地基岩土层分布和特征可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1]。

对于土体承载能力分析的计算参数和评价指标,需要借助地基勘察资料和地基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论证[8]。通过对土体特性和地基工程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土体承载能力,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土体承载能力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分析对于确保地基工程的安全和可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土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土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评估土体的稳定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土体稳定性评价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直接剪切试验、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和压缩试验等[1]。这些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压缩性能,从而为土体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还可以通过使用浸水试验和冻融试验来评价土体的稳定性[3]。浸水试验可以评价土体在水分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而冻融试验则可以评价土体在冻融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这些试验可以全面地考察土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电阻率测定法也是评价土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10]。通过测定土体的电阻率,可以间接地反映土体的密实程度和含水量,从而评价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非侵入性和经济性的特点,适用于对大范围土体进行稳定性评价。

四、土均匀性对工程的影响

4.1 土均匀性的概念与评价

土均匀性是指土体内部各种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均匀性,通常表现为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结构、密度以及土壤的孔隙度等方面的均匀性[1]。评价土均匀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取样、地质勘察以及室内试验等。其中,直接取样是通过采集现场土样进行分析,主要了解土壤的颗粒大小、形状和结构等情况;地质勘察则是通过对地层情况和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土体的均匀性;室内试验可以通过对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力学性质进行试验来评价土壤的均匀性。

在岩土工程中,土均匀性的评价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土均匀性的差异可能导致土体内部的应力和变形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3]。特别是在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中,土壤的均匀性评价成为决定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土壤均匀性的差异性会直接影响土体的工程性质,因此在地基处理和地基稳定性的评价中,土壤的均匀性评价必不可少。

4.2 均匀性与工程性能关系

地基的均匀性对工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地基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地基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承载荷载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增加结构的变形和开裂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整体结构的倒塌[1]。

地基的均匀性还会影响着地基土的工程性能。地基中存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土体的变形和沉降不均匀,可能会对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地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对结构的整体性能造成负面影响[3]。

4.3 均匀性检测方法与技术

地基的均匀性是岩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工程中,通过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判定地基均匀性,特别是在遇到由于断层等地壳运动引起的场地构造破碎带或构造引起的节理裂隙发育时,就可以判定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1]。

五、案例分析与应用

根据文献[8]中提到的情况,危险的岩土工程事故已经在危及人员生命和财产。例如,2015年发生在El Cambray住宅项目的山体滑坡事件导致了273人死亡,2012年区域16发生的购物中心挖掘事故造成5人死亡,2010年CA1公路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导致10人死亡,以及2010年区域13的办公楼挖掘事故致使5人死亡。这些悲剧性的事故表明,在建筑项目中,往往忽略了对地基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分析,缺少对潜在安全隐患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这些案例也揭示了技术信息的限制和不足,即使这些失败事件被新闻报道,技术信息往往因责任问题而受到限制或不可用。这阻碍了人们从这些失败事故中学习经验教训,限制了岩土工程的进步和应对未来类似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是未来改进岩土工程实践的重要途径。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挖掘成功和失败案例的细节,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之谈。

在岩土工程中,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通过对危地马拉火山土壤中土钉工程的成功案例的研究可发现,土钉“三明治”在土体楔形区域的应用表现出很好的性能,长期位移小于25毫米。这种成功案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为解决类似问题的岩土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另外,对于失败案例的分析也同样重要。例如,对于上述发生的几起致命事故,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可以揭示岩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有效总结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对于岩土工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从而改进岩土工程的实践,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对于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岩土工程实践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我们对岩土工程中地基土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地基的均匀性对于整个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基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1]。

与此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了地基岩土层的复杂分布情况,包括岩性、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土的特点。我们对多个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考察了建筑场地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和地基基础方案等方面,从而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了全面评估[3]。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重点关注了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边坡稳定治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11]。通过边坡治理工程,我们可以有效地强化工程整体性的边坡防护效果,从而提高地基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探讨岩土工程中地基土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基土的特性和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保障整个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参考[8]。

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涌现为地基加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纳米材料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8],以及新型地基处理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3],这些都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地基处理研究应当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地基处理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探索生态友好型地基处理材料[4],以及地基处理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评估。

地基处理未来将更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地基处理工程也可以加强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例如机器学习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地基处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詹京奎.岩土工程中地基的均匀性分析及处置措施探讨[J].西部资源,2020:3.

[2]李晓博.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解析[J].砖瓦世界,2019:44.

[3]姚军.试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J].四川建材,2015:71-72.

[4]卢恩来.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2:3.

[5]韩岳伟.浅谈土工试验成果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1:3.

[6]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6.

[7]向君容,and梁仲."试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4):101-101

[8]张黎明.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主要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