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读写课“1+X问题链”应用探究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工具(2)。在常规的读写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提问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并进行加工和存储,以期学生从中发展阅读技能、提升思维品质。因此问题的品质会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现从“问题”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策略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读写课如何应用“问题链”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
一、“问题链”对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英语学科的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提升思维品质的方法则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可以促进语言的掌握。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2.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链”的提出将问题与阅读内容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使课文内容结构清晰化,使得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和大意,将学生思维引向文章的纵深处发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转化自主学习,实现从学习知识向能力提高的转化。
3.问题的有效性决定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程度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运用“问题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涵盖知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使得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模式并存,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二、“1+X问题链”概念界定
问题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依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于是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
“1+X问题链”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文本内容,确定一个核心问题,通过以回答和解决核心问题为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围绕文本主题、富有层次、符合学情的、前后间紧密关联的子问题。
在核心问题的统领下,问题间紧密相联,层层递进,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步使原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产生相互作用,指向解决“核心问题”这一目标,发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思维品质。
三、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1+X问题链”设计策略
“1+X问题链”教学以解决核心问题为目的,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一层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现以《六上U5 What does he do? B Read and write》为例谈谈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如何运用“1+X问题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问题1”一节课的灵魂,所以要确定精准的“问题1”是体现一节好课的关键。《六上U5 What does he do? B Read and write》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三个不同人物Hu Bin,Sarah和Robin的不同兴趣爱好及职业取向,根据文本内容,教师进行深入研读,深挖文本的设计意图,提炼出该课时的主题意义为需要通过努力和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达成自己的理想职业,因此确定“问题1”为“How to make your dream job come true?”。在问题链的推动下,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为达成目标努力奋斗的价值观教育,发挥该课时的育人价值。
(一)设计导入式“1+X问题链”,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学生能在理解阅读过程中准确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在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的基础上能弄清“为什么”。通过设计导入式“1+X问题链”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在头脑中将已有知识与阅读内容产生关联,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发生背景和启动先行认知。
教学开始以一首歌曲关于职业的歌曲作为热身,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What can they be when growing up?”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用“He/She can be a/an…”回答,复习该单元的核心词汇,教师接着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再通过游戏Guessing game,学生根据提示猜测人物职业,如If you like English, you can be a/an…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取向,激发学生对职业探究的兴趣,使得学生初步将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产生逻辑关联,有助于学生在读前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为理解文本内涵打下基础,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二)设计递进式“1+X问题链”,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难度上要形成一定的梯度,要使前后知识形成一种连贯的关系,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要引发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思维上自然顺畅连贯,使得思维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学生在递进式“1+X问题链” 的引导下,运用策略归纳文本信息、推断文本主题和逻辑关系,形成思维过程的一定方式或方法,按一定规律进行思考,通过有逻辑地思考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或问题的本质,产生对事物内在联系或问题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周密的思考逻辑,辩证地分析与看待问题,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三)设计探究式“1+X问题链”,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探究式“1+X问题链”通常用于读后环节,是深层次的阅读。基于对文本的表层信息的梳理,探究式“1+X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在含义,深入挖掘文本中的隐藏的含义或寓意,逐步打开思维。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灵活地迁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复述文本内容,独立创新性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
结语:
问题链能推动对文本理解的层层递进展开,教师在文本解读阶段需要结合《新课标》与文本内容,找准引发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生长点,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和深入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在课堂中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读写课“1+X问题链”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GH7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