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革命类纪念馆与大思政课融合的路径与效果评估

李莹莹
  
文理媒体号
2024年18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00065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革命类纪念馆与大思政课融合的路径以及评估其效果。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提出了一种融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实施。研究结果表明,将革命类纪念馆与大思政课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丰富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意识,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然而,融合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合理整合资源、保持教学活动的新颖性等。

关键词: 革命类纪念馆; 大思政课; 融合路径; 效果评估

引言: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革命类纪念馆作为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将革命类纪念馆与大思政课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然而,如何有效地实现两者的融合,以及融合后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估,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革命类纪念馆与大思政课融合的路径

关于探究革命主题纪念馆与大思政课融合策略的研究,我们需研究如何将两者相结合,引导学生参观纪念馆,进而感知革命先烈的伟大气概,此物具有将精神要素转化为个人内在思考与行为规范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合途径,

课程规划与纪念馆主题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作为历史遗存与陈列品的集结之处,革命主题纪念馆彰显独特风貌,蕴藏丰富历史内蕴。构建大思政课程教学素材是核心任务,教育工作者能充分发掘纪念馆展示资源的潜力,对特定主题进行精细筛选,对实体展品进行深度剖析及多角度研讨,因此,学子对革命历史的探究得以拓展,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操与社会责任感。教职人员可依据馆内展示物品展开授课活动,筛选并详述与课程核心紧密相关的实体。例如,若课程主题为我国革命史上的重大阶段或特定杰出人物,教育工作者有权引导学子游览与特定历史时期或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陈列品,提升学习成效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把握其背后内涵。

教师可借鉴纪念馆的布展策略,设定讲坛核心与课堂交互。比如,参照纪念馆的展示布局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主题模块划分,纪念馆内各区域均与相应展品或主题展览密切配合,运用观察、探讨、剖析等手段,引领学生循序探究革命历程,体验并领悟其中精神实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纪念馆内丰富的图片、文献等多媒体资源,参与教学过程,助力学生知识吸收。采用图文展示、影视播放等形式予以阐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革命历史的底蕴、历程与精髓,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实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实地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并行,纪念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核心途径之一。视为参观纪念馆为必要行程,增进参与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知,引领学生深入体验革命历史的厚重内涵及现场气息,重熔实地调研收获与院校教育理论,全面构建认知与体验。实施实地教学方案需精心筹备。教育工作者应优先与纪念馆管理层建立联系,熟悉馆内展览布局、展品核心内容及最优游览路线,为学生提供参观指导。同时,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实施教学,优化游览路径与导游素材的配置,引导学生游览时,精准掌握课程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精神内涵。

教学环节务必周密策划与筹备。学生参观完毕,教师可筹划课堂讨论、团队演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度剖析观察与体验之对象,将实地参观的收获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话、交流和探讨革命历史的多维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视角,打造全面且深入的认知架构。强调实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关键性,将其塑造成课程教学的紧密相连环节。教师可通过布置相关课业任务与写作训练来强化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对参观内容的领会与掌握,促进知识转化与应用。

实施跨学科教育,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涵盖其他学科领域与纪念馆参观的融合,其他领域教育亦能推进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例如,踏入纪念馆,各学科如历史、文化、美术等领域的学子将得以拓展知识版块与视野,优化他们的全面素质与人文素养。协同其他学科教学团队进行教育交流,提升教学成效,高效整合资源是关键。

实施互动教学活动流程,在纪念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实施高效互动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能力策划学生参与模拟实践、角色扮演、团队研讨等多元素活动,诱发学生投身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明显提高,此外,也能触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提升彼此沟通互动,增强团队协同效能及创新思维。融合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指导,在纪念馆与大思政课融合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高度关注,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确保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业需求,并给予充分关注。同时,强调思维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宇宙观、生命观及价值观,激发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重塑为拥有高尚愿景、道德修养、博雅文化内涵及严守规矩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取者和传承者。

二、未来发展方向

拓宽融合领域,深化融合内涵。除革命纪念馆外,其他富含历史文化的场所与资源亦值得深入挖掘,完成一体化结合,如所示,革命纪念地与革命文物馆等区域。同时,将融合应用延伸至其他学科领域,实现跨领域融合教育助力学子全面提升。我们需持续调整与优化以提升融合成效。举行教育研讨活动、交流教学实例等方法均可行,动员教师队伍交流教学心得及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套高效整合方案。同时,进一步采纳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创建和教育领域相关的软件或平台设计,旨在打造更省时、高质的协助,我国致力于创新教育模式,以推动教学融合进步。

革命纪念地与大思政课程融合之成效,加大相关评估研究力度,以的理论支撑。多种途径可探知学子状况,如问卷调研、衡量学术成果及解析学业成效等,对融合教学成果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披露隐性缺陷与不足,并适时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最后,为进一步促进革命纪念馆与大思政课的深度整合,政策支持及优化环境仍不可或缺。教育主管部门具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能力,设定整合教育的主导思想、基础规则和具体规范,政策保障和支持旨在推动教学融合进步。同时,进一步优化师资培训举措,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与品质,推动融合教育策略全方位落地。

结语:

融合革命纪念馆与大思政课的教育模式及其效果衡量,这是一次对教育变革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剖析革命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大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及导向,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深入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与责任担当。未来进展中,我们需对整合策略展开更深层次的修正与提升,优化研究评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共同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与弘扬,提升思想素养助力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武龙女.香山革命纪念馆馆藏爱国华侨珍档撷萃[J].档案记忆,2024,(01):26-29.

[2]田应辉,卢为俊.馆校深度合作下域内红色资源的利用推广探究——以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01):65-68+72.

[3]曹行燕.革命纪念馆融入地方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实践为例[J].贵博论丛,2023,(00):368-3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