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慧安检在轨道交通中的研究与应用

杨涛
  
文理媒体号
2024年22期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检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高效与安全需求。本文针对轨道交通中智慧安检的需求与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现行安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安检能力不足、乘客出行体验不佳及安检人员与要求的不匹配等。其次,探讨了构建智慧安检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在提升安检效率和乘客体验中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智慧安检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和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以实现轨道交通安检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

关键词:轨道交通;智慧安检;安检系统;乘客体验

一、安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安检能力不足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在高峰时段面对的乘客流量远超其安检设施的处理能力。安检设备老化及技术落后导致处理速度缓慢,难以满足快速通过的需求。此外,现有的安检设备对于一些小型或复杂物品的识别率低,常常需要人工二次确认,进一步延长了安检时间。这种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使得安检过程变得缓慢而低效,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乘客量。

2. 乘客出行体验差

安检流程的繁琐和时间消耗成为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乘客在安检环节经常需要排长队等待,尤其在交通高峰期,等待时间会大大增加。由于安检点通常人手不足,且设备操作复杂,导致乘客通行缓慢,增加了乘客的焦虑和不满。此外,安检过程中对个人隐私的侵扰,如身体搜查,也常常引起乘客的反感,这些因素共同降低了乘客的整体出行满意度。

3. 安检人员与安检要求的差距

安检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常常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安检标准和复杂性。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和实际操作经验,安检人员在识别潜在威胁物品时显得不够准确和高效。此外,对于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不足,无法迅速有效地解决突发事件,这不仅影响了安检的及时性,还可能危及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由于人员素质与安检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安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均受到影响。

二、城轨智慧安检需求

1. 安检效率与安检质量的需求

随着乘客数量的持续增加,轨道交通系统急需提高安检的速度与准确性。现行的安检流程常因设备性能限制而导致检查速度缓慢和错误率较高。有效提升安检效率和质量,不仅可以缩短乘客等待时间,还可以通过准确快速地识别安全威胁来增强乘客的安全感。因此,引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于实现快速且高效的检查过程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

2. 乘客高效与便捷出行的需求

乘客普遍期待在使用轨道交通时,能够享受到高效且便捷的出行体验。当前的安检程序往往耗时且复杂,尤其在高峰时段,长时间的等待和缓慢的通过速度极大地影响了乘客的出行效率。乘客需要一个能够迅速通过但不牺牲安全性的安检过程。因此,轨道交通系统需集成更多智能化技术,如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技术,以简化安检流程,从而提供更流畅的乘客流动和更佳的出行体验。

3. 安检工作水平提升的需求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乘客量和提高安检工作的整体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亟需提升安检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整体操作流程的效率。当前的安检团队需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系统,如自动化监控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辅助安检人员进行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提升安检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提升安检工作水平将直接增强乘客的信任和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依赖,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出行环境。

三、城轨智慧安检的工作基础

1. 制度保障

城轨智慧安检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健全的制度框架。政策制定者必须确立一套全面的法规体系,覆盖智慧安检的所有方面,包括数据保护、隐私权、设备使用和应急响应。这些法规应明确安检操作的标准和界限,同时为使用先进技术提供法律依据。此外,制度还需定期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新出现的安全威胁。通过这样的制度保障,可以为智慧安检提供一个稳固的法律和政策支撑,促进其在轨道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和效能发挥。

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在智慧安检的应用中起到桥梁作用,连接了乘客的信用历史与安检需求。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对乘客进行风险评估,为低风险乘客提供更快捷的安检通道,从而优化整体的安检流程。这种体系利用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根据乘客的行为和历史记录来调整安检策略,实现安检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提高了安检的灵活性和效率,还增强了公众对安检系统的信任和满意度,因为它们能感受到基于个人信用行为的公正与差异化对待。

3. 技术保障

智慧安检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共同工作,以提高安检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识别个体身份,减少身份欺诈的风险;人工智能助力于异常行为的预测和快速反应;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从历史信息中提取模式,优化安检策略;物联网技术则实现设备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通信。这些技术的整合不仅提升了安检的功能,还确立了安检工作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因此,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是实现高效智慧安检的关键支点。

四、构建城轨智慧安检系统

1. 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

构建城轨智慧安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该子系统运用最新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来提高检测物品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集成高分辨率扫描设备与深度学习模型,该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各类携带物品,特别是那些可能构成威胁的物品,如爆炸物和尖锐武器。系统还能通过自动化学习不断优化识别算法,提高对新型威胁物品的识别能力。

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不仅提升了物品检测的准确率,还显著提高了处理速度,减少了人工介入的需求。这种自动化的检测流程大大缩短了乘客等待时间,同时降低了因人为失误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子系统还能实时调整检测策略,应对不同的安检挑战,从而提升整个安检流程的灵活性和效率。此系统的应用,使得安检过程更加流畅,大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2. 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

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是构建城轨智慧安检系统的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它专注于提升对乘客的检查速度与准确性。该子系统利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如面部识别和虹膜扫描,快速验证乘客身份,同时评估其可能构成的安全风险。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系统能够在乘客通过安检通道时,无需停留即可完成全面的安全检查。

该系统通过实时分析乘客的行为模式和外观特征,能够识别出异常行为或潜在威胁,从而即时调动安检资源进行详细检查。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所有乘客的同等级别审查,从而缩短了检查时间,还提升了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智能化快速检人子系统的部署,通过技术的高度整合,显著提高了乘客通行的流畅性和安检的覆盖率。它通过精确的风险评估和快速的身份验证,为乘客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便捷的安检体验,同时为轨道交通系统带来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此系统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城轨安全性的信心,确保了乘客和运营的连续性。

3. 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

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为城轨智慧安检系统提供了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的平台。该子系统整合并分析来自检物子系统和检人子系统的所有数据,实现对安检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通过部署高级数据分析工具,该系统能够识别和预测安检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从而提前介入和调整,优化安检流程。

该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是生成详尽的安检报告和统计分析,帮助管理人员理解安检效率和效果,指导未来的安检策略调整。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配备了实时监控功能,使得安检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安检场景,快速响应任何异常情况。

通过实施安检信息化管理子系统,轨道交通安检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智能化。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安检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还强化了安检工作的连续监控和实时调控能力。这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安检工作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水平,为乘客和运营商创造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出行环境。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城市的安全与效率需求。

五、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探讨了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通过详细分析现有安检流程的不足、乘客和操作需求,以及实现智慧安检所需的基础条件,笔者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智慧安检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快速检人子系统及信息化管理子系统,以期提高安检效率和质量,同时优化乘客体验。通过实施这些系统,我们能够显著提升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效率,确保乘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赫楠,张在龙,马卫东,等.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的构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04):214-216+220.

付保明,梁君,张宁,等.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发展趋势[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3,20(10):57-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